關鍵詞:未來可期
未來五年,宿州市將繼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奮力開創美好宿州新局面!
經濟總量不斷跨越
今年,宿州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2%左右,財政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左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任務,主要動態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努力實現本屆政府良好開局。
未來五年,該市將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轉方式、調結構、強動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主要指標增幅、發展質量效益全省前列、皖北領先,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200 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與全省差距明顯縮小,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躋身全省第一方陣,綜合財力進入全省前八,縣區全部實現穩定脫貧,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加快推進產業升級
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持續推進工業強市興縣,做大做強首位產業。全面推進制造強市戰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從制造、創造向智造轉變。搭建創業創新平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國家智慧城市、智慧農業試點建設,培育一批“宿州云”知名品牌。推進“互聯網+”行動,構筑發展新動能。
以建設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以“大宿城”為中心、4 個縣城為副中心、蕭碭小城鎮集群和靈泗小城鎮集群為基礎,加快構建功能定位清晰、片區布局合理、協同互動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振興縣域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生態文明進程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補齊生態建設短板,建設“天藍、地綠、水”的美麗宿州。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嚴守生態紅線,到2020 年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工作人員正在智能電商互聯平臺上操作。
節約用地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到2022 年所有鄉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5%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打造多元要素融通高地。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主動銜接中原城市群建設,全面參與淮河生態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合作發展,加強與徐州對接連通、融合發展。
深化南北合作,推進結對共建園區建設。優化招商引資環境,打造皖北開放新高地。積極推進宿州民航機場、城市軌道交通、連霍高速宿州段擴容改造工程和宿固蚌、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建設,協調推進合青高鐵宿州段、蕭徐軌道交通建設。
持續增進人民福祉
深入實施共享發展行動,持續增進人民群眾福祉。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長,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千方百計穩崗增崗,促進就業創業。加快培養高素質和技能型人才,推動“民工大市”向“技工大市”轉變。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培育文化創意、游戲動漫等新型文化業態。深化教育改革,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造普及高中教育條件;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辦好特殊教育。
推進健康宿州建設,全面提升二級醫院醫療能力,爭創3 個三級醫院,全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等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優先發展公共交通,著力實施城鄉客運一體化。健全體育、養老、殘疾人等公共服務體系,兜住民生底線,實現全體居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