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風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隨著“一帶一路”、中原城市群、鄉村振興等戰略規劃的實施,以及振興皖北政策的有力推進,宿州市充分發揮政策疊加的支撐優勢,持續不斷發力。“中國云都”嶄露頭角,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新產業異軍突起,宿州正加速實現彎道超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市上下堅定信心,主動作為,群策群力,眾志成城,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成就斐然
過去一年,宿州市目標任務順利完成。五年來,該市積極應對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發展成就,較好完成了“十二五”規劃任務,穩步邁入“十三五”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據初步核算,2017 年,宿州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財政收入156.3 億元,增長11.8% ;固定資產投資1397 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 億元,增長12%;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2 元和10859 元,分別增長8.3% 、9.5%。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于預期、全省靠前,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碭山梨園對歌。韓飛/攝
在過去的五年中,該市堅持產業引領加快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生產總值連跨5 個百億元臺階,年均增長9.4%。財政收入連跨7 個十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3.5%,是五年前的近2倍。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宿州市圍繞“一中心、兩新區”思路,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五年來,堅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累計實施重點工程1025 個,累計投入1150 億元,相繼建成新汴河景觀帶、宿靈泗快速通道等一批標志性工程。不斷擴展城市外延,大外環全線貫通,規劃區面積超過200 平方公里,主城區實現雙“85”目標。
持續提升城市內涵,成功獲批國家首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城管服務超市”榮獲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獎。碭山縣、蕭縣通高鐵,全市縣縣通高速,一級公路里程突破350 公里,交通建設連續三年全省前列。
美麗鄉村建設連續四年全省前列,建成省級示范中心村112 個。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0.9%。蟬聯“安徽省文明城市”,四縣一區全部入圍省級文明縣城、文明城區,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創新活力空前迸發
宿州市堅持深化改革全面開放,創新活力空前迸發。打好深化改革“組合拳”,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市縣鄉村四位一體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投入運營,行政審批類、公共服務類項目“ 網上可辦”,持續打造“四最”營商環境。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65.9%。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農村轉移人口28.1 萬人。文化、醫藥衛生等體制改革有序推進,人地掛鉤改革試點、“勸耕貸”等走在全國前列,不動產登記工作扎實開展。持續落實一系列招商制度,累計到位內資5470 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2 億美元,進出口總額累計29.6 億美元。宿州海關正式開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掛牌開檢。獲評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為僑服務工作示范單位,新增國際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6 對,對外開放的“朋友圈”越來越廣。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宿州市堅持社會事業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大幅提升。著力補齊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連續五年實施33 項民生工程和10 件惠民實事,惠及城鄉500 多萬居民。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發展全局,預計全市貧困人口從61.3 萬人減至16.1 萬人,貧困村從359個減至115 個,貧困發生率從11.8%降至3.2%。蕭縣被評為全國社會扶貧先進縣。
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連結碩果,《石鄉黨魂——柯增華》等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建成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17 座。宿州國際網球公開賽被評為全省十佳體育品牌賽事。獲評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6 人、中國好人27人。
城鄉基本養老、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水平大幅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人口計生工作連續四年皖北第一、全省先進。綜治工作連續四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信訪工作目標考核連續兩年全省第一,靈璧縣連續三屆被評為全國平安縣。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分別實現“七連冠”“八連冠”。新鄉賢治理模式獲得中央改革辦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