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張張幸福的笑臉閃過,一幅幅壯美的畫卷定格,在光影交錯中,由新安晚報和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金隅京華房地產開發合肥有限公司承辦的“發現淝河之美”攝影大賽歷時半年,終于圓滿落下帷幕。近日,“發現淝河之美”攝影大賽舉行了頒獎典禮,幾十幅(組)攝影佳作也以攝影展的方式呈現在淝河百姓眼前。
精彩的攝影展吸引了不少市民。
很多人來到頒獎活動現場。
眾多攝影佳作斬獲大獎
從去年6 月開始,合肥市包河區淝河片區綜合改造正式啟動。隨著片區改造不斷加速推進,淝河的環境每天都有新變化。
本次“發現淝河之美”攝影大賽從今年4 月正式啟動。“征集令”一經發布,便吸引了省內眾多攝影名家和攝影愛好者參與。他們或個人、或組團,一次次、一批批前往淝河片區進行采風,腳步遍及公園、社區、歷史名勝、建設工地。比賽截止時,共收到作品一千多幅。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淝河鎮自然風光美景,定格淝河片區改造火熱場景,聚焦淝河鎮歷史文化底蘊,展現淝河百姓生活巨變。
經過多名專家嚴格評審,最終選出了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等獎項。組照《今日新淝河》獲得一等獎;《復興號穿越淝河生態園》等5 幅(組)作品獲得二等獎;《生態公園歡樂多》等10幅(組)作品獲得三等獎;另外還有20名作者的作品獲得優秀獎。
在活動現場,新安晚報總編輯刁廣冰、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樂衛星、淝河鎮黨委書記李春、淝河鎮鎮長朱國棟、金隅地產集團合肥公司書記高峰等領導和嘉賓共同出席,并為獲獎作者頒發獎狀和獎金。
淝河之美獲得專家點贊
“走在淝河這片燦爛的土地上,一切在我們眼前展開。北京路第一縷陽光照亮,生態公園里第一只鳥兒醒來梳妝;南淝河畔蕩起一支船槳,忙碌而充實地掛在每個人臉上……”
頒獎結束后,安徽省朗誦藝術學會副秘書長、合肥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合肥市政協常委周鸝,飽含深情地朗誦了一首長詩,表達對淝河的贊美。
與會嘉賓也都對這次攝影大賽的成功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次比賽從啟動到采風,再到評選,我都參與其中,‘發現淝河之美’這個主題非常好。”在頒獎現場,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樂衛星對此次大賽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一次比賽涌現出如此眾多優秀的攝影作品,不僅體現了淝河片區綜合改造的成果,更充分展示了淝河之美。通過這場活動不僅讓很多人重新認識了淝河鎮,也讓更多人知曉了淝河鎮這顆璀璨的“明珠”。
不過,樂衛星也有一些“ 小遺憾”:“評選中其實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因為獎額獎項的限制沒能選上,比較可惜,我建議主辦方下次再舉辦這類活動時,可以把獎項獎額再增加一些。”
老照片重現淝河記憶
在此次攝影展中,除了一批獲獎作品外,還有一些老照片,讓現場嘉賓和居民們眼前一亮。
“結合本次攝影展,我們向群眾征集了一批反映淝河發展的老照片,大家都很積極。”淝河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老照片都是百姓自己拍攝的,很多照片年代久遠,很多場景已不再能見到,但卻十分有意義。
“你看1986 年,我還被家人抱在懷里,那時候大家住的房子還是瓦房,村民也大多以種田為生。”席井村居民王希莉介紹了與自己“成長”有關的一組照片,從1986 年到2017 年,曾經抱在媽媽懷里的小丫頭,如今也已成為7 歲孩子的母親。而生活的環境也一天天變好,當年的瓦房也不復存在,現在全家都住進了電梯房。
不僅是王希莉的成長影像,一張張老照片,記錄了淝河的發展、變化和壯大。幾年前還是一片農田,如今是滿眼綠色的黃巷村文化健身休閑游園;曾經的淝河小學教室陰暗破舊,如今已經建起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老照片雖然泛黃,卻是淝河發展變遷的最好證明。它們和本次攝影大賽的眾多佳作一起,都將見證淝河片區的“蝶變”。
市民提供的老照片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攝影展講述淝河故事
在舉行頒獎典禮的同時,這次攝影大賽的優秀獲獎作品也以攝影展的方式在淝河鎮政府里展出。參加頒獎儀式的嘉賓、獲獎作者及淝河百姓的代表一同參觀了攝影展。
“攝影是用鏡頭去重新解讀這個世界,是記錄,是用光影留住美好的事物。”作為此次攝影展的承辦方,金隅地產集團合肥公司書記高峰表示,這次活動是金隅與合肥當地文化的一次深度融合。
高峰表示,合肥人記憶里的淝河片區,似乎已經只有建材市場、鋼材市場、碼頭邊的攪拌站和砂石場,但如今的淝河片區正在謀劃一場“蝶變”。金隅2015 年進入合肥以來,2017 年在淝河之畔開始打造城市復興之作,并一直致力于創造美好的城市生活。
“特別是今年,包河區全面啟動‘老城復興’計劃,將深入挖掘文化資源。”高峰表示,金隅一直與淝河片區共同成長,也將繼續為“老城復興”助力,“建設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更新觀念,期待有更多文化和故事融入進來。”
管茂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碧琦/文(圖片由朱威拍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