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4日電 據美聯社2日報道,摩根大通研究所(JPMorganChase Institute)的最新分析顯示,特朗普政府現行的關稅政策使美國一批關鍵企業面臨高達823億美元的直接成本壓力。為了消化這筆巨額成本,企業可能需要采取漲價、裁員、凍結招聘或者壓縮利潤率等應對措施。
美聯社報道截圖
據悉,這項研究首次對年營收在1000萬到10億美元的企業所受關稅的直接影響進行量化,這類企業雇傭著全美約三分之一的私營部門勞動力。相較于其他企業而言,這些企業更依賴從中國、印度和泰國進口的商品。在這之中,零售和批發行業尤其容易受到進口稅的沖擊。
美聯社報道稱,這項研究結果清晰地揭示了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代價,反駁了其所謂“外國制造商將承擔關稅成本”的說法。此外,雖然關稅尚未推高整體通脹,但包括亞馬遜、開市客和沃爾瑪在內的美國大企業均通過在關稅實施前囤積庫存,暫時延緩了沖擊。
美國濫施關稅政策。(來源:中國日報 作者:蔡艨)
4月份,特朗普政府宣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后,金融市場出現恐慌。隨后,又設定了90天談判期,期間多數進口商品面臨10%基準稅率。報道稱,若4月2日的初始關稅維持不變,研究中所涉及的企業將承受更為高昂的1876億美元的額外成本。若按照現行稅率,823億美元成本平均到每位員工身上就是2080美元,相當于年均薪資的3.1%。這一平均值涵蓋了無進口業務與有進口業務企業。
還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通脹壓力恐進一步加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一份報告預計,企業將把60%的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The Atlanta Federal Reserve)基于企業通脹預期的調查指出,在10%或25%的關稅之下,企業平均可能會將約一半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摩根大通研究所的研究顯示,關稅可能會促使一些美國本土制造商強化自身作為商品供應商的角色,但企業需要為各種可能的結果做好規劃。另外,批發零售業微利運營現狀或迫使企業將關稅成本向終端傳導,也就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編譯:高琳琳 編輯:馬芮 韓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