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比賽看的是健美的體格,殘疾人比賽看的是不屈的靈魂。孩子如果懂了這句話,對體育與人生的理解也就有了進階。
這幾天,潮新聞一篇《把課堂搬到亞殘運會賽場,杭州小學生上了最好的人生一課》,引發熱議。
有網友留言:體育比賽不僅是競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信念。
這種感受,對亮相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現場的童聲合唱團成員來說,多年之后再回憶起這堂課,依然會暖暖的。
學會了手語
也埋下了一顆愛的種子
“我們一起追著光,向著勝利的方向,我們一起追著夢,笑看征途萬里長……”
這群孩子在朋友圈刷屏了。
潮新聞記者了解到,這支合唱團由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牽頭組織,杭州少兒藝術團合唱團、主持朗誦團的49名團員與來自上城區“錢江之星”少兒合唱團、杭州濱江實驗小學和臺州殘聯合唱團等100多位孩子參演。
在10月18日的亞殘運會第一次全要素彩排時,潮新聞曾經路過這間演員休息室,發現和其他休息室不同,這些少兒合唱團的隊員們正在利用碎片時間看書寫作業,并沒有被嘈雜的排練影響。
“除了排練,孩子們還要趁著間隙抓緊學習,作業都是隨身攜帶的,作業和打卡一次都沒落下。”吳雁還跟潮新聞記者透露,開幕式前,后臺還碼著孩子們的書包。
吳雁是上城區“錢江之星”少兒合唱團的指導老師,她說因為要和聽障孩子一起合練,最難的還是學習手語動作。
“不僅要學會手語,還要整齊劃一,做得像舞蹈一樣(整齊),這對他們來說非常不容易。”吳雁說,43天的排練下來,孩子們的表現讓老師們感動。
開幕式結束之后,吳雁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從選拔到演出,151天!這將是孩子們童年里最閃耀的回憶。非常幸運,你們的童年里有我的身影!感謝一起并肩作戰的老師。”
能有機會參加家門口的亞殘運會開幕式,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人生最好的一堂課。
合唱團成員蔡莫塵是杭州天杭實驗學校六年級的學生,開幕式結束之后,他興奮地和合唱團的小伙伴們來到舞臺中央,拿著金桂花環合影留念。那一刻,是演出結束之后的如釋重負,也是人生前行的不竭動力。
“開幕式結束之后,像放電影一樣回憶了這43天的經歷,不管對孩子還是老師,都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上城區“錢江之星”少兒合唱團常任指揮李歸陽說,孩子們學會了手語,也埋下了一顆愛的種子,“語言是一把鑰匙,開啟了孩子們一個新的世界。”
送給女兒的一束花
她轉手送給了老師
短短的三五分鐘亮相,背后看不到的是汗水和付出。這一點家長們最有體會。
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結束后,已是深夜11點。周先生和妻子等候在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門口,迎接凱旋的女兒。夫妻很有心,精心準備了一束花,要送給女兒。
“但是讓我很感動的是,女兒在接到花之后,她轉手送給了杭州少兒藝術團合唱團的老師,老師更辛苦。”周先生說,那一刻他熱淚盈眶,感覺女兒長大了。
周先生的女兒周璟瑩,就讀于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四年級。“小小的個子,大大的能量,雖然直播畫面里只有一個小小的點,為孩子們的表現驕傲。”周先生說,這段時間合唱團的相處,讓女兒收獲了友誼,得到了成長,也明白了亞殘運會的意義。
這個金秋十月,對這些合唱團的孩子們來說,是一次成長,也讓“殘健融合、攜手同行”的理念成為一種現實。
記者 藍震 楊朝波 楊曉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