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達88.5萬人,人數多于市場預期,為三個月來最高水平。這表明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和更多商業限制措施出臺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復蘇狀況正在惡化。與此同時,延宕數月之久的紓困法案談判也已進入沖刺階段,盡管共和黨和民主黨終于展現了妥協的意愿,但由于資金下發存在時滯,即便紓困計劃立即獲批,但對許多走向“紓困懸崖”的失業者來說,今年年底的圣誕消費季注定無法豐衣足食了。
△彭博社報道,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升至三個月來最高水平
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意外飆升
美國勞工部12月17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的一周中,美國首次申請各州常規失業救濟的人數升至三個月來最高水平,達88.5萬人,多于市場預期的80萬人,相比此前一周的修正值增加了2.3萬人。
新冠疫情給美國勞動力市場造成持續影響,3月和4月的失業情況最為嚴重,隨著美國經濟重啟,5月以來勞動力市場有所改善。但隨著近期疫情形勢再度惡化,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仍居高不下,約為疫情暴發前水平的四倍。
美國銀行經濟學家米歇爾·邁耶稱:“顯然,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增加,對勞動力市場來說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盡管季節性因素可能使數據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表現不穩定,但綜合各類信息來看,種種跡象顯示12月勞動力市場表現疲軟。”
彭博社分析稱,美國首次申請各州常規失業救濟的人數升至三個月來最高水平,表明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和更多商業限制措施出臺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復蘇緩慢,預計疫情的持續蔓延及商業限制會對就業條件構成壓力,導致就業形勢繼續惡化。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升至88.5萬人,近期勞動力市場復蘇步履蹣跚
兩項紓困計劃牽扯數百萬人生計
美國勞工部數據同時顯示,截至12月5日的一周中,美國持續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減少了27.3萬人,為551萬人。這一數據大致能夠反映持續領取各州常規失業救濟的人數,但不包括已經用盡救濟或通過聯邦紓困計劃獲得失業補助的民眾。
其中,上周約有45.5萬人首次申請疫情失業援助計劃(PUA),該計劃為合同工、零工和自由職業者等通常沒有資格享受常規失業福利的人提供失業救濟。在截至11月28日的一周中,持續申請疫情失業援助計劃的人數總計高達924萬人,較前一周增加68.9萬人。如果未能獲得國會批準予以延期,該紓困計劃將于12月底到期。
此外,約有480萬美國人持續申請疫情緊急失業補貼計劃(PEUC),該紓困計劃為那些用盡各州常規福利的人提供多達13周的額外補貼,但該計劃也將于12月底到期。上述兩項計劃的到期預計將使上百萬美國人受到影響。
目前,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正在就新一輪紓困協議進行最后沖刺,對于失業者來說,相關失業救濟計劃能否延期至關重要。大部分經濟學家都已呼吁,如果國會不能盡快延長針對失業者的各項救濟計劃,即將發生的“紓困斷崖”將對美國經濟和民生造成巨大沖擊。但問題是,任何資金的下發都存在時滯,如今已近年底,即便新一輪紓困措施出臺,部分美國人還是得在“紓困空窗期”中度過一些時日了。
△《華爾街日報》稱,紓困談判面臨巨大的時間壓力
國會兩黨接近攤牌
在各方的壓力之下,截至當地時間12月17日晚,美國國會領導人已接近達成一項規模約9000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計劃。一些議員助理稱,國會力爭將在本周末前通過這項紓困方案,但仍有一些細節需要商定。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經歷了持續數月的僵局后,這項接近達成的紓困計劃代表著關鍵性的突破。當前,美國住院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新一輪的商業限制也給經濟帶來了壓力,如果國會再不行動,美國將會付出代價。
除了直接發放支票,該項紓困計劃預計包括每周向民眾提供300美元的額外失業補助,為疫苗分發、學校、小企業和醫療保健服務提供方提供資金,以及租金減免和其他救濟措施。該計劃總體規模約為9000億美元,高于共和黨支持的5000億美元,但低于民主黨今年早些時候在眾議院通過的2.4萬億美元法案,說明兩黨已分別走在了妥協的道路上。
雖然新一輪紓困計劃的大部分內容符合預期,但國會領袖仍在就部分內容討價還價。根據一些參與談判人士的說法,新一輪紓困計劃有可能“回避”了兩個最棘手的問題: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資金,以及為在疫情期間運營的企業提供免責保護。此外,國會領袖打算將這一紓困法案附在一個全年支出法案中,這項支出法案將用于在目前的資金耗盡后維持聯邦政府的正常運轉。
美國股市當地時間12月17日收于歷史新高,反映出市場押注國會即將達成紓困協議。但也有分析認為,這項早該出臺的刺激計劃,本可支持美國經濟度過新冠疫情最致命的階段,但因為兩黨拉鋸,最終延宕數月。而即使能立即通過,相關資金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急需的人手中,令許多人不得不在痛苦中度過今年年底的圣誕消費季。(央視記者 顧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