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
近日,習近平主席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年內第四次通話。此前不久,兩國領導人還共同出席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李克強總理也先后同默克爾總理舉行通話和視頻會晤,楊潔篪主任年初赴德出席國際會議,王毅國務委員年內兩度訪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德兩國領導人保持頻密交流和戰略溝通,引領雙邊關系行穩致遠。
團結合作、共克時艱是中德攜手抗擊疫情的生動寫照。兩國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等相互施以援手,捐贈抗疫物資。兩國醫療衛生專家多次開展視頻研討交流,雙方加強疫苗交流合作,相關企業共同進行疫苗、藥物研發。中方還為德國在華官方采購提供便利,大量防疫物資通過“空中橋梁”和“鋼鐵駝隊”—中歐班列從中國運到德國,不斷強化兩國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兩國民眾也自發彼此“力挺”,涌現出許許多多感人故事。在守望相助中,許多中德友城聯絡更為緊密,民眾間友誼得到深化。
當前,中德關系不斷迸發新的活力和潛力,迎來新的機遇。隨著中國國內疫情形勢趨穩,經濟呈現向好發展態勢,中德務實合作也在加快恢復。為支持復工復產,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兩國密切協作,率先在中歐間開啟人員往來“快捷通道”,數千名德方企業人士已順利返回中國。在第三屆中國進博會期間,盡管受疫情影響,但仍有近200家德國企業踴躍參展。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在全球貿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保持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135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國的巨大市場正日益成為德國經濟走出疫情陰影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前不久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步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將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剛剛同亞太地區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再次發出維護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明確信號。
當前,中歐雙方正加快投資協定談判進程,努力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以自身復蘇帶動世界共同復蘇。我們愿同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共同分享中國新一輪開放發展帶來的廣闊市場機遇、自由貿易機遇、共同發展機遇和創新合作機遇。兩國企業已競相搶抓先機,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商蜂巢能源積極在德投資建廠,創新科技公司小米等中資企業亦加大進駐德國,大眾、寶馬等德國車企在中國加速新能源領域布局。疫情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釋放發展潛力,中德、中歐在未來合作領域方興未艾。
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中德、中歐之間最具潛力的合作領域之一,面臨新的契機和強勁動力。在今年的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莊嚴承諾再次體現了中國在氣候保護領域的大國擔當。德國和歐洲是全球環保、氣變倡議的先行者,在能源轉型、低碳科技和節能減排等方面擁有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中歐決定建立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和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打造綠色伙伴、數字伙伴。明年,中國將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相信新一輪中德政府磋商也將為雙方各領域合作謀劃布局。
在當前國際變局中,中歐關系更具全球性和戰略性。雙方要增進互信合作,加強交流互鑒,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中方愿同德方和歐方共同努力,為新形勢下中德、中歐關系發展注入新動力,共創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