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7日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140萬件,繼續排名全球第一,這一數字是排名第二的美國主管部門收到專利申請量的兩倍以上。報告指出,2019年亞洲專利申請量與2009年相比增幅顯著,主要得益于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推動。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8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有關報告再次印證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的卓著成效。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近年來中國政府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得到明顯提升。
華春瑩說,我還有一些數據可以跟大家分享: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有關報告及數據,2019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專利申請5.9萬件,居于世界第一;中國在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保持第14位,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高達11萬件,居于世界第一。
當前,中國正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離不開知識產權的有力支撐。中國正加快制定“十四五”知識產權規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多次提及“科技”與“創新”,全會《建議》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成為獨立的創新中心,或獨享創新成果。創新成果應惠及全球,而不應成為埋在山洞里的寶藏。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和知識產權創造大國,中國愿繼續同各國一道,繼續加強科技創新與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為全球知識產權平衡、包容、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總臺央視記者 趙晶 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