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美”是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在我省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注重文化支撐,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貢獻力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牛海燕表示,山水人城和諧相融,就要保護自然,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空間的占用;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要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省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吳月龍表示,推動山水人城和諧相融,要發揮林長制作用,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維護生態平衡,提高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安徽大面積的濕地,是長三角重要的生態屏障。促進山水人城和諧相融,要加強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周立志表示,在濕地保護中要從流域上加強系統治理,減輕入湖污染;恢復水生植被,加強水鳥棲息地、越冬水鳥保護;加強濕地保護科研監測點位建設,培育壯大專業技術隊伍,為濕地保護做好保障。
和諧相融,文明相伴。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的更大提高。界首市文明辦主任肖玉華說,“十三五”時期,該市列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全市整合盤活資源,讓思想陣地發揮“加數效應”;凝聚志愿力量,讓服務隊伍發揮“乘數效應”;聚焦成風化俗,讓特色活動發揮“指數效應”。“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小’與‘實’上下功夫,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生根、形成品牌。”
山水與人文相得益彰。全椒縣文化館館長王彥表示,將深入貫徹省委全會精神,“十四五”時期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深化長三角公共文化機構聯通合作,圍繞“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推廣普及線上文化活動,加大線上文化資源供給,努力打造現代化數字文化館,讓城鄉群眾共享文化大餐。
位于滁州市來安縣與南京市六合區交界處的池杉湖濕地公園占地5800畝,為數以萬計的禽鳥種群提供棲息之地,被譽為“百鳥天堂”。 “多年來,濕地公園不搞大規模開發建設,嚴格控制游客數量,努力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濕地公園董事長助理趙年生表示,“十四五”時期將努力打造集生態保護、科普教育研究、生態旅游體驗、整體利用示范、業態轉型創新于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創造更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