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溫度陡降,夜晚溫度已在零攝氏度上下,草莓大棚里卻溫暖宜人。
“要果子結得多、長得大,現在就得間葉,減少葉片的營養消耗。”一早,長豐縣會崗村村民田多元就在草莓大棚里忙碌起來。眼下離草莓上市還有20多天時間,田多元小心伺候著他的“寶貝疙瘩”,辛苦大半年了,期待著最后的好收成。“我是貧困戶,要不是田峰帶著我干,我哪有今天?”田多元說,加入田峰的合作社后不僅種苗和種植管理不用發愁,而且跟著他搞電商銷售,價格高銷路還好,去年毛收入20多萬元。“聽說他評上全國勞模了,這樣的人當勞模,我們服氣!”田多元說。
讓田多元心服口服的田峰,今年41歲,是合肥福莓園農業合作社理事長。憑自己的奮斗,他為長豐草莓走向全國貢獻了力量,最近也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提起他,在長豐種草莓的農戶無人不知。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田峰,發現一直從事草莓種植的父親,在生產和銷售中的理念有些問題。而市場批發為主的銷售模式,讓草莓價格波動劇烈。于是,2011年他辭職回到長豐投身草莓產業。
“讓你在千里之外,也能吃到新鮮可口的長豐草莓。”田峰回鄉第二年便設計制作了“長豐草莓網”,發展網絡銷售,開創長豐草莓網銷的先河。如今,他已帶動了數千名種植戶走上了“網售”之路,大家抱團發展,將草莓賣到全國各地,開辟更廣闊的市場,增加了農戶收入。2015年,他被評為合肥市首屆現代農業“創客之星”。
銷路好,關鍵還要品質過硬。
在長豐草莓三新技術產業園的一座智能化大棚內,眼前都是潔白的草莓花,少數果子紅了,躲藏在碧綠的葉片下。上面懸空掛著一盞盞暗紅色的小燈。隨著工人的操作,細密的水霧噴出來,很快大棚內一片水霧朦朧。“小燈起到增溫補光的作用,水霧是充了臭氧的,起到殺菌作用。此外我們還使用捕食螨、瓢蟲防治紅蜘蛛、粉虱等,以蟲治蟲,綠色環保。”田峰介紹。
24小時監測溫室情況、自動開窗和灌溉調節溫度及濕度……科技創新“結”出的草莓,先后獲得了第八、九、十、十三屆中國草莓文化節精品草莓擂臺賽金獎、安徽省首屆名優水果大賽一等獎、第八屆全國名優果品暢銷產品獎、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并被農業部優農中心收錄“2015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發展產業目的是讓鄉親走向富裕,草莓走向全國。”田峰說。為了幫扶村里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田峰草莓園采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產業模式,發展休閑農業采摘,搭建平臺實現農旅互動,每年接待游客3萬人采摘、體驗,輻射帶動周邊4000多畝草莓增收。
2017年以來,田峰幫扶左店鄉梁曹村64戶貧困戶建設扶貧產業園,為水湖鎮12個村居貧困戶483戶無償提供技術配需,6個村的83戶貧困戶以入股的方式與田峰草莓園合作,每年固定分紅。“合作社+貧困戶、電商+貧困戶、旅游+貧困戶”的帶動策略,使貧困戶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三新技術產業園一個不起眼的大棚內,記者看到,這里匯集了世界各地276個品種的草莓,其中有240多個是首次出現在長豐。田峰說,他正在搞種植試驗,從中選擇適合長豐種植的新品種推廣,優化草莓品種結構,提升競爭力,讓長豐草莓產業可持續發展。“國家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是肯定也是鞭策,我只有更加勤勤懇懇,為長豐草莓產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帶動更多鄉親致富。”田峰由衷地說。
(本網記者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