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6日報道,隨著嫦娥登月行動的成功,中國推進在月球建立科研站的計劃。
報道援引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的話說,未來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他在周三表示,基本型將具備月球科學技術研究、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的能力,并與國際同行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據報道,嫦娥五號探測器于周二清晨發射升空,截至周三晚,嫦娥五號在長達41個小時的飛行中完成了兩次軌道修正,從地球出發飛行了27萬公里。
報道說,一切行動按計劃進行,嫦娥五號上的所有系統以及它與地面站的通信狀態良好,為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的成功執行表現出積極跡象。這次任務旨在從月球帶回2千克月壤,探測器將在未來三周內返回地球。
一旦成功,中國國家航天局將進入下一階段的探月任務——開展以月球南極為重點的探索活動,利用未來的嫦娥任務,為建立月球科研站做準備。中國國家航天局此前曾表示,嫦娥六號探測器將從月球南極采集更大的樣本,為國際合作伙伴提供10千克的載荷。
吳偉仁說,嫦娥七號將對月球南極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任務,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驗證。
吳偉仁曾說,對潛在的月球科研站來說,南極是頗受歡迎的建站地點,那里可能有超過180天左右的連續光照,提供了長期從事科研研究的基礎環境。
他說:“我們要通過嫦娥八號驗證部分技術,為以后各國一起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
報道稱,中國有著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力爭在2030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