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羅建華
歷時8年“長跑”,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11月15日,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這意味著全球最大自貿區正式誕生。
RCEP協定簽署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的里程碑。RCEP由東盟于2012年發起,歷經8年談判,特別是今年以來,RCEP各成員方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全面完成市場準入談判,完成協定1.4萬多頁法律文本審核工作,最終在今天的領導人會議期間如期簽署協定。這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RCEP將提振全球經濟疫后復蘇信心。RCEP現有15個成員國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占全球總量約30%,意味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形成一體化大市場。RCEP的簽署表明各成員均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以實際行動支持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發出了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強烈信號。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貿易增長速度顯著下降的背景下,RCEP作為本地區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成果,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有力支持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提振區域貿易投資信心,加強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各方合作抗疫的能力,助推各國經濟復蘇,有利于提振世界經濟信心和投資者信心,有助于對全球經濟形成正向預期,拉動全球經濟疫后復蘇。
RCEP將促進地區包容均衡發展。形成統一的自由貿易區,將會促進本區域商品、技術、服務、資本流動,以及人員跨境流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并有助于構建本區域內的供應鏈和價值鏈。RCEP成員有發達國家,有發展中國家,更有一些最不發達國家,成員間文化背景、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發展水平、規模體量等差異巨大。RCEP協定最大限度兼顧了各方訴求,在貨物、服務和投資等市場準入和規則領域都實現了利益的平衡。照顧到不同國家國情,協定還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差別待遇,專門設置了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兩個章節,來幫助發展中成員加強能力建設,可以說最大限度兼顧了各方訴求,這將促進本地區的包容均衡發展,使各方都能充分共享RCEP成果。
RCEP將助力中國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RCEP成員均是我國重要的經貿伙伴。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對RCEP其他14個國家貿易總額超1.3萬億美元,占中國整個貿易總額的約三分之一;中國對14國投資達160億美元,吸引區域內外資達140億美元。2020年1至9月,我國與其他RCEP成員貿易總額達10550億美元,約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RCEP簽署后,我國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將達到19個,自貿伙伴將達到26個,這大大提升了我國自貿區網絡的“含金量”。RCEP的達成將有助于擴大中國出口市場空間,滿足國內進口消費需要,加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有利于穩外貿、穩外資,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撐。(羅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