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14日上午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將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
黃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脈綿延不絕。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其從唐古拉山脈發源,流經江漢平原、江南水鄉,流域面積多達180萬平方千米。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文化是國家、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國家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大背景下,更應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
把長江文化保護好。“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長江文化中,既有江南水鄉古鎮、南京石頭城、揚州唐城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南京金箔鍛制技藝、古琴藝術,揚州漆器髹飾技藝、宜興紫砂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也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文化自信的生動載體。必須注重沿江城市的協同聯動,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充分地涵養長江的歷史文化根脈。
把長江文化傳承好。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在揚棄中繼承、在轉化中創新,才能賦予長江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近年來,重慶沿江布局大型文化設施,湖北舉辦荊楚文化節,江蘇打造“江南水鄉”田園文化旅游線路,都堪為傳承長江文化的有效方式。奮進“十四五”,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長江文化內涵,使其更加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把長江文化弘揚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長江文化弘揚好,也能夠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撐。中國第一個機器鋼鐵廠、我國第一個自貿區……千百年來,長江文化帶的文化基因也已經深入到了民眾的骨髓之中。當前,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更鞭策著我們要從長江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聚合“文化力量”。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長江造就出中華文明的基本形態,形塑著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而今無論是滇黔荊楚等地域文化,還是刺繡漆器等器物文化,都成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實現各區域文化互融互通,長江文化將在提升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繁榮、助力民族復興中發揮更大作用。(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