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三點,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紅城湖邊的一家老爸茶館內,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坐一起,一邊喝茶一邊聊天。隨著幾個身穿紅馬甲的人進入店內,嘈雜的茶館頓時安靜下來。
只見一位身穿印有“瓊山區志愿者”紅馬甲、頭發花白的老人走到茶館正前方,用海南話親切地跟大家打招呼:“老鄉們下午好,我先問你們兩個問題:為什么說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接著老人入座茶桌,順著這兩個問題,結合海南自貿港建設,深入淺出地跟大家聊起五中全會公報的重大意義及2035年遠景目標。茶客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報以掌聲。
這是瓊山區“益·老爸茶”理論宣講的一幕。宣講的老人是區退休老干部郭仁忠,73歲的他自從去年“益·老爸茶”宣講活動啟動,就自愿加入其中,成為一名義務宣講員。
在海南,年長者被稱為“老爸”。多為老人光顧的大眾茶店也被稱為“老爸茶店”。遍布在大街小巷的簡易茶館里,一壺飄香的茶水,聚集起男女老少,話家常,彌漫著獨特的海南文化。
瓊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利用當地這一特色風俗,2019年5月推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益·老爸茶”宣講活動,把新時代、新思想、新理念同老爸茶文化巧妙對接、有機融合,把黨的創新理論政策轉化成本土味道的海南話版本,組織當地的百姓宣講隊走進老爸茶店進行宣講,推動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瓊山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林先鋒介紹,現在“益·老爸茶”的宣講隊伍有89人,他們是轄區內的老黨員、老干部、有威望的鄉賢和致富能手等,他們用老百姓的話講老百姓的事,通過“小角度”講清“大道理”,用“身邊事”講實“硬道理”,用“土道理”講活“新道理”。
宣講地點以百姓最常見、最常去的老爸茶店為主陣地,以及大榕樹下或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等村民聚集場所,打造宣講“流動課堂”。這一宣講形式深受老百姓歡迎。市民徐媛當天聽了郭仁忠的宣講后表示,自己不僅在政策上解了“渴”、思想上也解了“惑”。“我們府城街道地處老城區,三無小區、老舊小區多,老百姓很想改善居住環境。郭老剛才告訴我們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人民’是頻頻提及的關鍵詞,共出現了23次,而且公報明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聽了后我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徐媛說。
除了理論政策,“益·老爸茶”的宣講內容還包括移風易俗、好人好事、紅色文化、家風家訓、農技知識等內容。一些連續聽了多場“益·老爸茶”的村民表示,聽了宣講后,填補了自己的知識空白,對家里發展種植業幫助很大。
為提高宣講員理論水平和溝通技巧,更好地以接地氣的方式與群眾溝通,瓊山區還邀請高校教授結合海南本土特色,從宣講內容、語言表達、禮儀等方面對宣講員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理論素養、交流溝通能力,以打造更多的“草根名嘴”。從去年啟動至今,“益·老爸茶”已開展了310場次宣講活動。
(記者 王曉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