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媒:中國高交會展示疫后技術創新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3日發表一篇觀察報道,題為《中國高交會展示人工智能、機器人、智慧城市等領域在疫情后的創新》。全文摘編如下:
隨著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加快,可以在后疫情時代應用的高科技創新產品在中國最大的科技展覽會上占據了中心位置。
第22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和海外的3300多家線上和線下參展商。這一展會再次強調了創新技術可以如何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變化。
今年的交易會展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機器人、5G和智能城市應用,包括一些已經在使用的產品。
這種特色創新證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幫助人們完成購物和工作等日常生活方面,中國正前所未有地采用高技術手段。
高交會的回歸也支持了中國重建經濟的努力。在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混亂的情況下,中國是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2%。
在高交會上,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的公司展示了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公共衛生系統,該系統能夠識別通過部署在藥店、醫院和各個公共區域的監控攝像頭拍攝到的人員。
該公司一名女發言人說:“我們的防疫方案建立了一個三層系統。在微觀層面,體溫異常的人會被實時檢測;在中觀層面,我們追蹤感染者的軌跡,發現密切接觸者;在宏觀層面,我們分析感染者的分布。”
她說,該公司已經與地方政府合作,分析感染病例的行動軌跡和傳播情況。她還說:“公司的疫情防控平臺現在為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系統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另一家總部位于深圳的公司在高交會上展示了一款人工智能頭盔。這種頭盔能夠幫助在公共場所測量周圍人的體溫。
頭盔上的紅外攝像頭可以讓佩戴者測量5米內的人的體溫。這種頭盔可連接無線網絡和5G網絡,還配有人臉識別系統。此外,它還能掃描健康碼。
疫情給中國帶來的一個主要趨勢是機器人的使用,這有助于將人與人的接觸降至最低。機器人可以用于紫外線消毒以及食物和藥品的運送。
在高交會上,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展示了它用來進行核酸檢測的機器人。該裝置的設計目的是在不受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身份識別、收集取樣工具、自助取樣和儲存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