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杜牧詩中的杏花村牧童,有了自己的IP
中新網池州11月13日電 (彭婧如 張強 郎佳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一首《清明》詩,讓杏花村名揚天下。
一部唯一入選《四庫全書》的村志《杏花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杏花村因此也被后人譽為 “天下第一村”。
安徽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區。 中新網 彭婧如 攝
不過,“杏花村”商標卻曾有一段紛爭。2001年5月,安徽杏花村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向原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杏花村”旅游服務類商標注冊。在法定異議期內,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商標異議申請。歷時九年,直到2010年10月,北京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杏花村旅游服務類商標花落安徽池州,商標之爭塵埃落定。
近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了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區。
安徽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區。 中新網 彭婧如 攝
據了解,商標之爭塵埃落定后,2012年3月,池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搶抓發展機遇,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的意見》,拉開了復建杏花村的大幕。
如今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區以史載杏花村舊址為基礎,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自2012年啟動建設以來,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建設,累計投入資金9億元,建成20余處重要景觀景點。同時,還精心籌辦了杏花村文化旅游節、龍舟嘉年華等系列營銷活動。
安徽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區。 中新網 彭婧如 攝
杏花村文化旅游區還注重文化創意領域,開發了許多文創產品,比如詩中的牧童就擁有自己的卡通形象。“牧童可能有點類似古代的導游,我們結合歷史資料和消費者的喜好,設計了相應的卡通形象,包括牧童的相關產品在內,我們目前的文創產品約有200種。”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稱。
牧童文創產品。安徽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區供圖
這些努力已有了相應的成效。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相繼被列入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區核心區、全國優選旅游項目等,成功創建了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省級濕地公園等品牌。目前在談的招商項目共有30多個,簽約落戶項目7個。
據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高效能運營也確實讓杏花村文化旅游區富裕起來,自201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運營以來,旅游接待量達35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4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