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第三屆進博會上,有一條別具一格的“上海馬路”。
在這里,你可以戴上VR眼鏡,把黃浦江兩岸美景盡收眼底;可以查看生活垃圾分類清運實時數據,搞清“垃圾去哪兒了”;可以瀏覽“老小舊遠”問題墻,再了解背后解決問題的上海方案;可以品味書展的書香、國際電影節的星光、Chinajoy的炫酷、B站的二次元;可以看到從30年前浦東開發,到臨港新片區“再造一個浦東”的夢想……
上海綜合形象展示區內介紹上海特色馬路。陳夢澤 攝
這個面積234平方米的展廳,名為上海綜合形象展示區。萬商云集的場館里,之所以有這樣的展區,只因進博會絕不僅是“買全球、賣全球”的平臺,也是人文交流、共享發展成果的平臺。上海娓娓講述給世界的故事里,藏著中國人治理城市的理念與實踐,其核心就是兩個字:“人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提出的重要理念。回望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對上海寄望深深、囑托殷殷:從提煉城市精神,到總結城市品格;從揭示城市本質,到探索城市治理;再到如今的重要論述……一位大國領袖對一座城市的建設給予如此深切關注和針對性指導,可以說是前所未有。這背后不僅是榮光,更是使命,是上海作為排頭兵先行者必須有的擔當。
陸家嘴航拍。徐程 攝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始終是上海的發展遵循和探索方向,即使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刻,腳步也從未停歇。
正是因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集中優質醫療資源,才會有“寫”在每一位出院病人身上的“上海方案”;正是因為堅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能迅速動員起數十萬志愿者,團結起每一位上海人,共建、共治、共享,將內外防控落到實處。
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后,上海連開三場全市層面的大會,補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短板、優化“兩張網”服務市民、開展社區治理新探索。其核心,就是為了讓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2020上海書展全場防疫消毒。郭新洋 攝
為了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上海市委專門召開全會,出臺《中共上海市委關于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這“五個人人”,與五大“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等城市定位并行,成為上海發展另一條有溫度的脈絡。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楊浦濱江時,曾為昔日“工業銹帶”變成“生活秀帶”點贊。如今,除了這45公里浦江岸線還江于民,42公里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也將貫通提升。“一江一河”成為城市公共“會客廳”,市民生活“后花園”,更多空間資源讓百姓共享。
楊浦濱江。楊建正 攝
在“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推動下,一年來,上海舊區改造持續推進,不斷提升的簽約率,體現出民心所向;老式小區加裝電梯提速,常年無法下樓的“懸空老人”,也可以腳踏實地正常生活;市民早餐工程推出“網訂店取”“新零售+早餐服務”等創新模式,讓美好的一天從更便捷、更豐富、更健康的一頓飯開始……
今年8月,一群上海聾啞人做快遞員的故事上了微博熱搜,39位聽障人士穿著紅馬甲,騎著電動車在烈日下無聲打拼的畫面,引來萬眾點贊,也讓人們對這座城市“人人都有出彩機會”有了更深理解。
聾人快遞員許升良用手勢和客戶溝通。劉歆 攝
這些天,上海迎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紀念日。30年前站在外灘看浦東,對面都是棚戶簡屋和農田,如今,阡陌農田成了陸家嘴金融區,變身城市天際線,在張江,“背著書包進來、開著寶馬出去”的創業傳奇時有發生……這一切,正是“人民城市”建設的生動注腳。
張江人工智能島。孫中欽 攝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必然承擔著雙重使命——除了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不斷向上攀登,也要不忘初心,營造人民品質生活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