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鎮元寶村曾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筆下《暴風驟雨》的原型地。如今,這里已經大變模樣。
在元寶村金雪蓮筆業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記者見到了正在篩選優質鉛筆的董麗萍。2005年,她從外地嫁到了元寶村,身份也從農民轉變成一名元寶村的產業工人。如今,董麗萍夫妻倆都在鉛筆廠工作,一年收入大約10萬元。她對現在的生活特別滿足:“能在自己家門口上班掙錢,真是太好了。”
1980年,元寶村還是個人均收入僅42元、村集體負債27萬元的窮村。要想脫貧致富,就得辦企業。1983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元寶村創辦了村集體企業,鉛筆廠、筷子廠、木材加工廠,僅用5年時間,就還清了外債,還積累了6萬元資金。
經過40年的艱苦創業,元寶村的鉛筆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已經從在國內銷售發展到出口俄羅斯、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年加工鉛筆23億支、鉛筆板3000萬羅,分別占全國總量的20%和60%。鉛筆產業成為元寶村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柱,元寶村也因此被譽為我國的“鉛筆之鄉”。
安徽人蘆界民是20年前元寶村“挖”來的技術人員,現在他已經是金雪蓮筆業公司的生產廠長。他告訴記者,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目前的外貿訂單很少,但是依托技術優勢、增加新品種和出口轉內銷,企業已經將損失降到最低,工廠在逐步恢復生產。“我們開發了好幾個新品種,比如彩鉛、雙芯鉛等,銷量很好,今年到現在已經銷售了3000多箱1000多萬支。”
無工不富,無農不穩。元寶村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堅持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路,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靜的田園風光。
近年來,元寶村累計投入560萬元,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1200畝,改造中低產田2500畝,開發水田3000畝,修建干渠2700延長米,改變了靠天吃飯的歷史。
自2012年開始,元寶村在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的帶領下,開始全面升級傳統農業,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建設元寶村優質水稻種植項目園區,通過8年試種,成功種植出優質高端水稻稻花香2號。今年,“稻花香”水稻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6000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一半。
水稻種植大戶郇金德告訴記者,今年雖然經歷了罕見的三場臺風,村里的水稻有了倒伏現象,不過他并不擔心今年的收成,因為稻子還沒開始收割的時候,采購商就已經上門了。“我今年種了130畝地,預計能有近30萬元的毛收入。”
村集體經濟壯大了,農業也有了保障,元寶村就在改善村里的宜居環境上下起了功夫。2010年,村里投資8200萬元建起5萬平方米的樓房、別墅,讓494戶村民住上了新房子。平房實施保暖工程,實現了集中供熱。投入50多萬元綠化美化村莊及街道,開展黃泥河護岸工程、退耕還林還草,打造休閑健身觀光帶,建設萬畝生態植物園,村內道路硬化率、住房磚瓦率、自來水和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到100%,元寶村村民已經逐漸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舒適的生活。
如今,元寶村編制了旅游總體規劃,決定建設土改文化園區,同時啟動《暴風驟雨》紀念館擴建、土改風情一條街建設等項目。目前,占地7400平方米的土改文化園區二期項目正在建設,打算還原昔日“元茂屯”的特色風貌,打造元寶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我們要把土改文化的底蘊挖掘好,再建起污水處理廠,實現垃圾分類,真正建成高標準、高層次的美麗鄉村。”張寶金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