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0年12月,廬江礬礦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之后,2025年5月,“廬江礬礦八大窯”又成功入選“第十批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
廬江礬礦,“中華礬業砥柱,安徽化工之母”。千年礬史的傳奇,再次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廬江礬礦八大窯
前世的輝煌
廬江礬山,東西兩峰海拔分別為238米、303米。清康熙《廬江縣志》(卷之三·山川)載:“礬山,治東南四十五里。出礬。《一統志》作昆山,唐置礬場。”
據地方文獻記載:唐中宗年間,有班大宏、班二宏兄弟倆,從江南逃荒至廬江昆山(今礬山)境內,將山上一石窿(后稱“叫花窿”)作棲身之處。二人白天外出討得生食,就帶回來壘石為灶,舉火爨食,久而久之,長時間受熱的灶石上出現晶瑩透亮的顆粒。兄弟倆出于好奇,撿起來放在嘴里舔嘗,感覺味道苦澀,便隨手扔進旁邊的小水凼。不料晶粒很快融化,泥沙沉淀,水凼變得異常清澈。班氏兄弟既驚且喜,按此方法反復試作一番,發現石頭生出的晶粒居然能凈水!這種被譽為“清水珠”的神奇物質,在后來的日子里,更是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功效——在救治中暑幼子的過程中,便彰顯了其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隨之宣揚開來。于是周邊農戶便在班氏兄弟的帶領下,開山采石煎礬。
礬礦開采業興起,從業者尊班氏兄弟為采石煉礬的始祖,在“叫花窿”旁建祠立廟,供為神靈。“叫化窿”原洞較小,洞深7.4米,總面積約80平方米。祠廟已毀,“叫花窿”存留至今。
距叫花窿約三里地,有一“大照壁”。這是一處明礬石開采的遺址。過去因此山石質好,出礬率高,采石工蜂擁而至。歷唐宋至明清數朝,山體便被挖采成一座數丈高的懸巖陡峭。當年的采礦工為了采得峭壁上的明礬石,削松為釘、搓麻為索,徒手攀上絕壁。即在石縫中釘下木樁,腰系麻繩,緣索而下,懸空作業,打眼采石。倘木樁松動或繩索脫斷,就會掉落懸崖,危及性命。據傳當年有一不成文的規矩:父子同工,各打各樁。縱使血脈相連,也絕不敢將性命托付于同一根木樁。故采石工謂之“生死樁”。
金聲石聲,鏘鏘硁硁。中辟鴻蒙絕險之峭壁,下鑿幽冥不測之深坑。鬼斧破碎神斤缺,白石磷磷山骨撐。糾麻為索,削松為釘。懸崖高掛秋千落,憑空飛度猿猱輕。一片錘敲石如雨,亂飛玉屑聲琤琤。方丈大石忽墮地,巉崖震裂蒼天驚。……
這是清道光年間的舉人、本邑詩人江開到礬山所寫的《礬山行》,詩中生動、形象地記述了當年開采礬石的驚險與艱辛。
自唐中宗年間(705-709)開始采石煎礬,至宋代,廬江礬山便躋身于全國五大明礬產地之列;元代,系全國礬礦中唯一的高產區;明、清時期,礬產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從清康熙四十年(1701)至光緒年間,廬江礬山不僅礬產量位居全國之首,且質量上乘。來往客商贊曰:“唯廬江出礬純白,較浙江溫州(平陽)所出者為最佳。”
大照壁
蝶變與新生
民國初年,是近代礬礦業的第二個快速發展時期,廬江礬山廠礦一度增加到66家。但由于國民黨貪官污吏橫征暴斂,廬江礬山的苛捐雜稅層出不窮,許多廠家不堪重負,導致破產。到1948年,66個廠家只剩下38家,年產量只有3500噸。國民黨軍潰逃江南后,封鎖長江,礬路滯阻,整個礬業一片蕭條。
1949年1月,廬江縣解放。1950年,人民政府在礬山設立皖北巢湖區礬山礦務局,相繼在大、小礬山建立廠礦,組織恢復生產。1956年2月,礬山礬礦業以“地方國營工農礬廠”為主體,整合48家私營礬廠,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新型企業——廬江礬礦誕生,并被列為化工部直屬重點礦山。
廬江礬礦翻開了礬山歷史嶄新的一頁。傳承千年的鉀明礬制備,通過礬礦技術人員的改革與創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流程,含開采、焙燒、風化、浸取、沉降、加熱、結晶等七道工序。“八大窯”應運而生——八座直徑5米、高18米的焙燒豎窯,以紅磚與耐火磚構筑。
窯火熊熊中,廬江礬礦年產量一度占據全國70%,成為全國18座重點化學礦山之一,安徽省大中型骨干企業。1980年代成功地試制出特級明礬——大明珠,它以明、凈、透等特點譽滿全球,獲國家化工部和安徽省“優質產品”稱號,產品暢銷新加坡、日本、新西蘭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廬江礬礦,被譽為“中華礬業砥柱,安徽化工之母”。
滄海桑田。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明礬逐漸被眾多的新型化工產品所替代。與此同時,迫于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礬礦開采業逐漸衰退,最終在經濟轉型、工業布局調整中,于2001年5月全面停產。
八大窯爐火熄滅。千年礬礦,退出歷史舞臺。
時代蝶變,礬礦停產也蘊含機遇。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就很重視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礬礦多處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工業遺產,諸如叫花窿、大照壁、東西平峒、八大窯等,均具有“活化石”的意義。
2020年12月,廬江礬礦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讓“塵封的遺產”變成“發展的資產”。地方政府依托礬礦工業遺產的豐厚資源,結合不同區域功能,注重歷史遺跡規劃,有效綜合利用工業歷史遺跡、標識標記、風情風貌,在保護中修復流傳千百年的工業記憶。
2025年5月25日,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專業委員會攜手北方工業大學等學術團體,舉辦“守護傳承闡釋創新——第十批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暨城市更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全國建筑、文博專家的共同見證下,共推介了100個第十批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廬江礬礦八大窯”成功入選。
八座紅磚砌筑的巨型窯爐,如沉默的守望者,見證著中國礬工業千年滄桑。它們刻錄了礬業文明的輝煌與陣痛,更昭示著工業遺產保護的未來方向。如今入選“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讓窯火以文化地標之姿重燃,這八座紅磚巨塔,終將以新的方式續寫千年礬史的傳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