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電腦跟著我七年了。如今開機,風扇總要嗡嗡地響上一陣子,像老人清晨起床時喉嚨里吐不出的那口痰。屏幕有時也發點小脾氣,暗一會兒亮一會兒。鍵盤上幾個常用的字母,油光發亮,邊緣都磨平了,倒像是我的手指頭自己長出來的印子。有人勸我該換了,我嘴里應著,心里卻總舍不得。這東西用熟了,像老朋友一樣,動作慢點,可彼此都摸透了脾氣。
換新的?想想就麻煩。年輕那會兒可不是這樣。新手機、新電腦,拿到手能興奮半宿,鼓搗一夜都不嫌累,什么都想試試,那股子新鮮勁兒擋也擋不住?,F在不行了。光是想到要把舊電腦里那些零碎文件、照片、用了多年的軟件一個個搬過去,再重新設置一遍,密碼、賬號、習慣的路徑……頭就隱隱作痛。新機器總有些新規矩,得從頭適應,像是重新認識一個人,重新磨合一遍,這力氣,上了年紀,真是有點使不動了。舊物好就好在它穩穩當當停在那里,沒有意外,也不添麻煩。
家里的物件,大多如此。客廳那張舊沙發,坐墊軟塌塌地陷下去,剛好兜住我的腰背。新沙發看著挺括漂亮,可坐上去總覺得腰是腰,背是背,它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它,硬邦邦地硌著。還有腳上這雙舊拖鞋,軟塌塌地貼著腳底板,走路幾乎沒有聲音,它早已成了腳的一部分。新鞋再舒服,也總得有那么幾天不自在的“夾生”期。就連廚房那把用了多年的舊菜刀,木柄都磨得油亮發黑了,切菜卻順手得很。新刀?鋒利是鋒利,可沉甸甸地握在手里,總覺得隔了一層,切下去心里都沒底。它們都像相處久了的老伙計,不必客套,也無需提防,安安靜靜待在角落,自有股讓人安心的力量。
舊物安穩,就在一個“舊”字上。它不再有刺目的光亮和生硬的棱角,它熟悉你生活的紋路,你也熟悉它身上每一道磨損的痕跡。彼此都懶怠去改變了。舊電腦嗡嗡地啟動著,舊沙發溫柔地托著你,舊拖鞋無聲地跟著你——這些瑣碎的日常,早已織成了看不見的網,把人穩穩地兜在習慣的暖意里。
人到中年,經不起太多折騰了。舊物如同舊人,它們身上那些黯淡的磨損,正是歲月為我們共同生活默默打下的、最熨帖的印記。不必新鮮,安穩就好;無需精致,習慣就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