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見到這片泡桐,是工作第一年的春天。城市里很少見到泡桐,只因這里是被拆掉的村落,近幾年沒有新建樓房,這些泡桐才留了下來。
隔著殘破的墻頭,我仰望滿樹的泡桐花。臨近傍晚的時候,淺橘色的天空襯托著粉紫色的花朵,這個時間段的泡桐花最美。陽光為花朵蒙上了一層薄紗,像印象派的油畫,又像暈染開的山水畫。
我每天上下班都會從樹下路過,有時候花朵掉下來,我撿起來收在包里,淡淡的香味會持續幾天。泡桐花看起來毛茸茸的,摸起來有絲絨的質感,一朵花就是一只小喇叭。花瓣的顏色是紫色和白色漸變,花蕊附近是淡黃色。此前我還見過深紫色和白色的泡桐花,只是長大以后再沒見過。我把掉落的花朵夾進書頁里,第二年再翻開書的時候,就能回到上一個春天。
小時候,村口的小賣部前有幾棵泡桐樹。每年春來,滿樹的紫色風鈴在風中搖曳,散發著迷人的香氣。我們在小賣部門前的空地上玩耍,望著高大的泡桐樹滿心贊嘆。那一晚,碩大嫵媚的花朵落進了每個人的夢里。過了幾年,村里修路時砍去了這幾棵泡桐樹,樹梢的紫色跌落進泥土里,如同夢中的城堡轟然倒塌。我悄悄繞開修路的機器,撿起了一枝泡桐花,快步跑回家插進了水缸里。
我為花朵噴水,晶瑩的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十分生動,似乎要在花瓣上舞蹈起來。我從來沒有這樣近距離地看過泡桐花,如今它就在我眼前,這樣一簇一簇地盛開著。我再也不用仰望它的面容,腦海里卻閃現著泡桐樹緩緩倒下的場景。年幼的我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不舍、難過和失望,至于那些更加細膩的觸動,我始終詞窮。
長大后,我不止一次在書中遇見泡桐花。周邦彥寫“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陸游寫“漠漠客舍桐花春”;李商隱寫“桐花萬里丹山路”。我沒想到,這種記憶中的鄉野之花,卻是文人筆下的常客。人們期盼春天,泡桐花落卻是春盡時。
近日,我重復著做一個夢。我走過單位樓下的那條小路時,正遇見主人家在砍去泡桐樹。花冠散落滿地,我走上前去問,可以給我一枝泡桐花嗎?我將那枝泡桐花養在窗前,夢醒時也不曾凋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