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不愿拂了別人的意,即便是陌生人。要是起了沖突,言語交鋒,不用三回合,我便腦袋發漲臉面僵硬聲音發抖,馬上熄火。事后壞情緒糾纏不去,苦了自己。所以,我選擇早早認輸止損,息事寧人。看了某個心理博主的文章,說這是討好型人格。老公說,不就是爛好人么?我唯唯以對。
最近和老公去杭州玩,用我的手機打車。逛到八點多,打網約車回酒店。上車后,司機問我們感覺西湖怎樣,我說挺好的。司機說最近來杭州的人多,主要是來參加絲綢博覽會。這我倒是不知道,還以為來旅游呢。
我便順著他的話表示無知驚奇。接下來司機介紹杭州女人皮膚之所以好是因為用的是絲綢被套,最近搞展銷一套上萬元的被子現在才五六千……今天是最后一天,建議我去看看。“這么神奇,可我走累了,要先回酒店,明天再看吧。”“明天就沒啦,喏,就是這里,進去看看吧,前面過馬路就是你們酒店,你們這里下車吧。”我下了車,看到旁邊是一家絲綢店,我出門旅游一般是不購物,除非被逼。我站在原地等那輛車開走后,打開手機導航,往前走拐彎再往前走,走了十幾分鐘,才到酒店,老公全程不吭一聲。
第二天七點,打了一輛網約車去靈隱寺。上車不久,司機說導航不準,導航走天竺路,那里限行,開不到靈隱寺,要改路線。我說好吧。于是司機便不按平臺導航走,平臺不停喊“你已偏航,你已偏航”,路旁古木參天,路上車少,西湖生態真好啊,可我卻被“你已偏航”搞得心里發毛。
到了一個路口,司機說就在這下,直走就是靈隱寺,前面不讓車進了。我蒙蒙下車,馬上有騎摩托車的過來兜客。我們走路到靈隱寺,花了不少時間。路上,老公說該冷臉就要冷臉,要堅持讓司機送到。還說昨晚那司機有問題,調頭在對面等。啊?!我也警惕了,看他開走了才敢離開的啊。
后來逛步行街,看一家店招牌寫著黃酒咖啡,覺得新奇,進去點了兩杯。老板娘還兼做手工布藝,老板娘聽我口音不是本地的,就聊了起來,我夸她手巧。她在后臺做好一杯遞給我,我喝了一口感覺不出酒味,又喝了幾口,有點煮菜的油味。我正納悶,老板娘沖出來說:“你別喝了,那杯做錯了。”“啊?!會拉稀嗎?”“不會不會,剛從老家帶來的菜籽油放那,做第二杯才發現。”老板娘漲紅了臉,我連說沒關系。結賬時,她把零頭兩元去掉了。我把咖啡遞給門外閑逛的老公,過程我就不說啦。雖說出了點意外,不過人家不是給抹去零頭?嘿,我不止爛好人,還阿Q呢。
旅途中,此類插曲不少,都無傷大雅,平安到家。回想起來,這些小花絮可算是旅游的意外收獲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