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出去旅行,總會帶上四大件,兩個行李箱、一個雙肩包、一個挎包,女兒說我恨不得把家背出去旅游。
收拾行李時,開水煲、熨斗、折疊盆,這些是必須帶的;馬桶墊、消毒酒精片也不能少;至于化妝品也是應有盡有;常用藥也不能不帶,萬一有個感冒發燒的,還得去找藥店買藥;一天一套衣服更是必不可少……兩個行李箱邊邊角角都不放過,塞得滿滿當當。背包里裝的全是零食和水果,先生問我:“我們去游玩的地方是不是沒有超市?”我著急地反問他:“難道你不知道我餓了就會心發慌?”先生只好不言語了。
我們旅游大多是乘高鐵自由行,每到一個城市,在地鐵站乘電梯都要去找直升電梯,最尷尬的是有些地鐵轉乘的地方沒有手扶電梯更沒有直升電梯,只能兩人抬著行李箱一步一步艱難地攀爬,累得氣喘吁吁,還得回頭再搬運一趟。旅游回來后,清理行李箱,帶去的衣服有5套沒有穿,一個大藥包的藥幾乎沒有動過,折疊衣架也沒用得上,棉拖鞋安安靜靜在行李箱躺了一周,包里的零食幾乎原封未動,電熨斗也冷冰冰沉默了一周,人家賓館里的熨燙器比我這款給力多了。而先生帶的行李極少,一周旅游下來,也沒看到他缺這少那的,他悄悄帶的巧克力倒是被我吃了個精光。
復盤一周的旅游,賓館里洗漱用品齊全,賓館小冰箱的零食、飲料每天跟進,下午服務員送來果盤、下午茶,晚上愛心粥隨便吃;在旅游景點品嘗各種小吃,肚子就沒有餓得咕咕叫的時候,賓館周圍有藥店、超市,啥都能買得到?行李箱帶去的物品有一半沒有用得上,我帶的東西“都多余了”,除了充當了回“搬運工”,身心也倍感疲憊,好長時間才調整過來。于是,我下決心:再出去旅游時一定為出行減負。
前不久,我和先生又一次外出旅游,一個行李箱、一個挎包就搞定了所有需攜帶的旅行物品。我首先換了個20吋的行李箱,先從體積上來個容量壓縮,能不帶的盡量不帶,上衣和裙子交叉搭配穿,化妝品帶小劑量的,好多用品也換成一次性的。輕裝上陣后,旅行的步伐加快了不少,乘地鐵也不用特地找直升電梯上下了,那一次旅游,我們比計劃內的景點多玩了三個。
旅游是這樣,甚至在本城出行我也輕裝上陣,既省事又省勁。每次出行前,對出行計劃進行評估,確定所帶物品。有時,行程不長,我連包都不帶,穿上多口袋的衣服,放充電寶、手機、紙巾、可折疊的帽子、小本子、筆等必需品,坐地鐵或是去圖書館都不要過安檢,真是快捷通行,輕松又方便。甚至于,在回程下地鐵后到家的三里路距離,我由原來的騎行改為了跑步,也不用再特意抽出專門的時間來鍛煉身體,真是一舉兩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