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經過去四十四年,但我還會周期性地夢到高考已近,自己在漫無邊際的時光里毫無頭緒地抓瞎……半夜驚魂,然后得一份深深的慰藉,這慰藉讓自己在夜的來路上再睡一個安穩的回籠覺。
想起張岱《陶庵夢憶·序》中說到的兩個夢中人:“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所償,癡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非真,自嚙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
腳夫替人挑酒,為的是一份腳力的苦役報酬,不料卻將酒甕打破,不光沒掙著錢還得賠人家損失,因此,他呆坐夢想:這要是夢就好了;金榜題名,人生大喜,天遂人愿,恐其不真,所以,寒士要咬臂,驗證好事的真偽。二人皆癡,癡在妄想和喜癲。
生活總是有夢的,或讓人驚喜,或使人傷悲。漫漫長夜里,我們有時噩夢連連,沒有人能夠叫醒我們,每當長夜盡頭,或夜半驚魂,醒了,睜開矇眬的睡眼,頹廢或傷悲才會因為這一切不過是個噩夢而煙消云散。童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講的是什么已經記不得了,但記得它的名字叫《噩夢醒來是早晨》,估計里面的內容一定是告誡人們噩夢終會有盡頭。
懂得這些,生活中便多了一份坦然,就能忘卻穿林打葉聲,就能一蓑煙雨任平生,世事看淡,無所謂陰晴。
好夢則不同,夢醒時會有幾分悵然。但“如夢初醒”的經驗告訴人們,世上無有好夢夜夜留人睡的時空,那些符合實際的夢是理想,不著邊際的則是一枕黃粱。
壞事,惟愿如夢;好夢,惟愿成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