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古早的物品,寫信也已十分久遠。
其實,現在三十多歲的人,很多還經歷過書信時代。只是,進入21世紀后,通訊方式日益電子化、便捷化,從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到微信,幾年就是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里還留有翻蓋的按鍵式手機,小朋友翻出來,不知怎么用。也難怪,這種手機現在被稱為老人機,真有點恍兮忽兮之感。家里有一些未使用的郵票,也被她翻出來,當作貼紙貼在手賬本上。
前段時間,到六尺巷游玩。景區門口有禮讓郵局,里面有不少文創產品,小朋友自然不會錯過,黃梅戲、六尺巷的冰箱貼是她的最愛。在她挑選時,我買了幾張明信片和郵票,寫好地址,寄給遠方的朋友。郵票是幾枚連在一起的,沿著齒孔撕開,貼在明信片上。工作人員拿出一把日戳,將明信片放在黑色的圓形軟墊上,“啪”的一聲,郵票的一角就蓋上了圓形的戳記,內有三行文字:“安徽桐城2025.05.04.17.六尺巷”。這一聲,將店里的幾個顧客嚇了一跳,跑過來一看,都覺得這日戳比那些普通的章戳好看多了,而且還有日期在上面,便也買明信片和郵票。只是他們在寫地址時,還打電話向對方問詢。
這熟悉的場景,現在確實少見了,郵局一年到頭也沒多少人寄信。即時通訊的年代,人們沒有等待的耐心,信息沒有立即回復,語音、視頻電話就追了過來,逼得人時時在線。而寫信則不一樣,充滿了儀式感。你要寫下地址、姓名,貼上郵票。對方收到時,可以從你的字跡中想象書寫時的心情,從日戳上計算從他處到己處的時間,可以保存起來,時常拿出來看看。
寫信,那曾經的美好,只留存于記憶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