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國立武漢大學發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溫馨故事:武昌成德小學一群孩子,春假旅行,結伴到心目中神圣的高等學府武漢大學參觀。由于武大坐落在美麗的珞珈山上,精美的樓宇鱗次櫛比,道路蜿蜒曲折,不知如何“走馬”一游,更不知怎么“看花”參觀。正在躊躇之際,巧遇文學院“如保赤子”的蘇雪林教授,她耐心地帶領這群孩子在武漢大學走了一圈,圓滿地實現了他們參觀武漢大學的夙愿。八十多年前發生的這件平凡的小事,卻折射出大學教授“容孩近我”的高尚情操。同時也引發了教授與小學生通信的后事。
1937年,國立武漢大學校門牌樓。
武昌成德小學是一所教會學校,該校注重傳統國學的涵養,特別是有意多方培育學生的自治與管理能力。比如學校成立了學生自己管理的“成德小學學生自治會”,出版發行由學生編輯的《將來的中國》校園刊物。當這群孩子參觀武漢大學回校后,覺得大學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殿堂,尤其是蘇雪林教授和藹可親、樂于助人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經過自治會成員集體討論,一致決定寫信向“可敬可愛”的蘇教授表達他們的謝意,并推舉即將畢業的黎敏華同學執筆,以“成德小學學生自治會”名義,給蘇雪林教授寄出一封情深意切的感謝信。全文如下——
可敬可愛學問淵博氣度雍容的蘇教授:
日前學生們旅行珞珈山,用踐參觀華中最高學府之夙愿,但以墻高數仞,不得其門而入,只得請求教授介紹我們!幸而教授本“如保赤子”之心,不加拒絕,竟犧牲了半日的時間與精神,領著我們參觀;更且詳加指點,同學們確已得著了不少的知識,除寸衷銘感以外,特奉蕪函致謝,并望隨時惠臨指教。教授一定也心里想著“容孩近我”吧!余不多談。
敬祝
平安!
成德小學學生自治會
六下黎敏華敬上
蘇雪林執教武大時的教授證書。
蘇雪林教授收到信后,給黎敏華小朋友回復了一封信:
可愛的小朋友:
接到你們的信多日,因為事務太忙,身體又不大好,所以挨到今天才能答復,想累你們懸盼了,實在對不住。
那天你們來敝校參觀,我很光榮地擔了引導責任,可惜天氣不佳,而我們下午三點鐘又要上課,還有些地方沒有到,將來你們若有功夫再來一次,我還是愿意奉陪的。
將來若有機會,定赴貴校參觀并拜訪貴校校長和你們。專此奉復。
敬頌
季祺
蘇雪林啟
五月十日(1937年)
以上兩封信,刊發于成德小學校園刊物《將來的中國》“郵政局”欄目1937年第3卷第3期第13頁。悠悠歲月雖然逝去八十余年,但今天讀到這兩封信,仍叫人生出無限感慨。黎敏華小朋友的信中,無論是情感表達,還是用字用詞,都無可挑剔,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學過的《大學》里的“如保赤子,心誠求之”用得恰當而活色生香。至于蘇雪林教授的回函,她的那份愛心、謙虛,都在字里行間和盤托出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