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灶臺是個小樂園。把松枝伸進鍋洞,點燃一根火柴塞到樹枝下,扶著吹火棍吹火,火光浮現,噼里啪啦的聲音在鍋洞里爆開。把玉米棒、芋頭埋進鍋灰里,鮮亮亮地進去,香噴噴地出來,拍拍上面的細灰,細細地吃。
土灶臺上放著豬油罐和鍋巴壇。大瓷碗里放上幾片鍋巴,夾一筷頭豬油,倒上開水,“滋啦”一聲,香味隨著水汽蒸騰。我邊等鍋巴變軟邊數碗里的油圈圈,以此判斷姥爺舍不舍得放豬油。
我喜歡看姥爺做飯。一個青茄子被切成四條,放在盤子里;白干子切丁,鋪在瓷盆里,鋪一層撒一點鹽,最上面加上辣醬和蠶豆醬。備好后,和米飯一起上大鍋蒸。蒸好的菜在小鍋里再加工:茄子泥里加上拍碎的蒜子,淋上香油,拌一拌,出鍋;白干子直接一股腦倒進去,把兩種醬攪拌均勻,淋上香油即可。
大鍋和小鍋中間有一個小鍋蓋蓋著的小空間,這是井罐。不管什么時候打開蓋子,總有騰騰的熱氣彌漫出來。兒時我只能夠著土灶臺的沿,總覺得井罐十分神秘,仿佛下面連著一個深不見底的潭。后來井罐改成了更高級一點的余熱器,我還是懷念井罐帶給我的奇特感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