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越用越小,越用越薄,就成了雞肋。
以前,我將肥皂頭浸在小半盆水中溶成肥皂液,用來洗衣、拖地,廢物利用。但肥皂頭溶解慢,肥皂液不便保存,這個方法并不好。
后來,我將肥皂頭收納進舊尼龍絲襪里,扎緊封口使用。但絲襪里的肥皂頭容易打滾松散,不能順滑地涂抹;我又將肥皂頭泡軟后捏成團放進絲襪里,雖然不再松散,但捏成團的肥皂頭搓洗時接觸面積小,費時費力。
有一次,肥皂頭差不多磨成薄片,我又拿起一塊新肥皂繼續涂搓,然后,將薄片狀肥皂頭隨手丟在新肥皂磨得光滑的表面上,第二天竟發現肥皂頭與新肥皂黏在一起。洗衣時拿起黏合的肥皂輕輕涂抹,待磨去肥皂頭微微翹起的棱角后,再怎么用力,肥皂頭也不會脫落。漸漸地,我找到了竅門,肥皂頭越薄越平,新肥皂表面越光滑,在水的表面張力下越容易黏合。保持黏合處濕潤,防止干裂翹起,用剩下的肥皂頭就牢牢“焊”在新肥皂上。一塊塊肥皂就這樣新舊“焊接”,不斷接力,沒有絲毫浪費。
我將這個生活小竅門發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并配了一張綠色肥皂頭黏在黃色新肥皂表面的照片。大家豎起大拇指稱贊,都說這個辦法好,既簡便,又讓肥皂的剩余價值得到充分利用。遠在千里之外的女兒說,爸,你這是“嫁接”肥皂,讓平淡的日常開出了奇異的花朵。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