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qū)里的跳蚤市場開張了。主辦者的意思明明白白地寫在掛起的橫幅上:鄰里共享,綠色生活。
都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大人們似乎還不習慣這種交易方式,各家的孩子便成了市場的主角。一個個樂顛顛地拎著大包小包,拿著坐墊小板凳來到人行道邊擺攤設點。
春夏之交的陽光從密匝的樹蔭下投射下來,照著小朋友們一張張興奮的臉龐以及他們的東西:玩具、畫本、模型、小工藝品……長輩尾隨著,饒有興趣地看著兒孫輩們?nèi)绾巫鲑I賣。
我家的小朋友自然聞風而動。他的人生理想在經(jīng)歷了消防隊員、偵探、發(fā)明家之后,眼下正定格為商人。估計是常去那家美輪美奐琳瑯滿目的大超市,他以為里面所有的店鋪和東西都屬于老板一個人的。
他很老練地鋪開氈布,把七八樣東西擺將上來。現(xiàn)在家長給孩子買玩具都出手闊綽,我家月積年累,也有幾大箱子,占了半個陽臺。想想當年我如他一般大時,僅有大人丟棄的香煙殼和幾張制作粗糙的畫片(上面畫著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在小朋友中相互交換,樂此不疲。
他毗鄰的攤主是一個女孩,正是他幼兒園時的同桌,現(xiàn)在都上小學了,她擺出的多是彩色的布藝品,一旁站著的是她的奶奶,目光里滿是柔和。
跳蚤市場有一長溜,看熱鬧的不少,也時不時地有交易完成。他的攤位有點火,一時間竟有七八個大人小孩圍著,源于他擺出了幾個類似魔方的東西吸引眼球。兩個伯伯蹲下身子在詢價,他說要十塊錢一個。伯伯擺擺手不愿意,他于是就說:十五塊錢兩個行不?我吃驚:這價讓得也太厲害了,一下降了30%,哪能這樣做買賣的?卻是不能干涉,孩子的事情孩子做主嘛!
伯伯很高興,一下拿了四個。沒現(xiàn)鈔,微信掃到我手機上。他念念不忘:回家給我三十塊錢。
接著又做成一單,兩塊錢賣掉一個小人全身玩具像。邊上的小女孩有點落寞,半小時了,還沒成交一樁;倒也沉得住氣,安安靜靜羨慕地看著同桌在忙忙乎乎。不斷有人來翻翻揀揀,討價還價。人離開后,他很老到地把東西整理整理,重新擺好,然后坐下盤著腿,耐心地等著下一個買家。我納悶:這小菜場攤主的一招一式,他是哪里學來的?
來了一個與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看中了他的一疊彩色畫片,十五張,他開價一元一張。我知道這是他在門口小店用這個價格買的,看來是一分利都不讓了。那孩子顯然很喜歡,猶猶豫豫了一陣子,還是如數(shù)買下。沒有現(xiàn)錢,倆孩子互加了電子表上的微信,畫片先拿走,明天中午原地交錢。他很信任對方。
那孩子外婆過來,說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錢就不能先拿東西,讓孩子把畫片退了。孩子只能照辦,眼里多有不舍;他有點悻悻,幾近熟了的鴨子飛了。我沉默不語,也可能那外婆嫌貴了吧。
小朋友讓我照顧攤子片刻,他要去其他攤子上瞧瞧,看看有沒有自己心儀的東西。他走了幾個來回,表情有些失望。端詳一個一尺多高的變形金剛,拿到手里反復看,卻又放下了。對方也是一個男孩,出的價便宜得可以,看來沒引發(fā)他的購買欲望。家里類似的玩具足足有好幾十個,排列起來,是一個占地好幾平方米的方陣了。現(xiàn)在最時髦的是智能遙控的,玩具與人工智能的發(fā)展相向而行是大概率的事情。竊以為還是原汁原味在手里把玩的那種好,或許更能啟動孩子們的手腦。
跳蚤市場人氣愈發(fā)旺起來,大人賣吃的攤子、義務理發(fā)的攤子都過來了,幾條小狗歡快地在人群里穿來穿去……
夕陽西下,各自散去。他興高采烈地往家走,做成了三單,一單未遂,頗有成就感。一進家門,迫不及待地向父母報告。沒一會兒,竟傳出抽泣聲。原來父母告訴他,賣出的兩套玩具,買的價格是賣的十倍以上。“虧大了”,焉能不傷心難過?
等他平靜下來,我當作如下開導:你不要的東西可不能用當時買的價格來估算。自己不玩了,轉(zhuǎn)給了其他孩子,不正好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嘛!然后講一個民間流傳甚廣的徽商勵志故事給他聽。他的老家,可出過許多大徽商。
當然,我還要告訴他:“練攤”只能偶爾為之,時間精力要放在學習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