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寶在省城的游樂場玩累了,坐在我對面吃著披薩,喝著飲料。我說小城沒有這么多好玩的好吃的,還是大城市好吧。誰知辰寶竟然說:有家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地方。
辰寶的話讓我瞬間愣住。原本以為,辰寶會喜歡城市的熱鬧與繁華,沒想到在他小小的心靈里,家占據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位置。
家,那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對于我來說,是16歲去外地求學前,爺爺教我插秧鋤地,奶奶教我洗衣做飯,爸媽督促我勤奮學習。春季在土地上播種希望,夏季在門前大樹下納涼數星星,秋季在曬谷場的草堆旁聞著稻草的清香,冬季圍著柴禾烤火聽大人話家常。
周末我們往老家趕,辰寶一下車,就像一只出籠的小鳥。媽媽已經把飯燒好,邊燒邊說,爸爸講一定要燒自己家喂的雞給孩子們吃。父母愛雖不多言,但放在心底里。我掀起鍋蓋,一大鍋白米飯上一缽子蒸雞蛋,盛了米飯后,底下是厚厚的鍋巴,一半拿出來直接吃;另一半澆上米湯,格外香。
吃過午飯,到屋后的池塘里釣蝦。粗壯的樹枝已斜向水塘,人站在上面可以美美地拍照,長長的塘埂是一片陰涼,坐著釣蝦,好不愜意。池塘里的野鴨子在悠閑地覓食;旁邊的竹林里,竹筍一棵棵拔地而起;遠處的稻田里,新插的秧苗隨風擺動;小黑狗沿著長長的田埂撒歡,像是在追逐野兔子。
有人說,回一次老家相當于看了一次心理醫生。在這里,時間突然放慢了腳步,煩惱被風吹散,疲憊被泥土吸收。走一走兒時的小路,吃一口記憶里的味道,仿佛整個人都被重新“充電”。
原來最治愈的風景,從來不在遠方,而在心底那個最初的地方,有家的地方才是最好的地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