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自小靦腆內斂、沉默寡言,升入中學后依然“沉默是金”。為了助其擺脫小“悶葫蘆”的性格短板、提升溝通交流的能力,我決定陪他一起擺攤。
擺攤賣啥好呢?一番搜尋過后只能忍痛割愛,將收藏的部分過期雜志售賣出去。我與兒子約定:銅版紙彩印的雜志每本售價1元、輕型紙印刷的雜志每本售價5角,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概不還價。而且這次“經商”,他任“經理”,我是“秘書”,“經營大權”由他掌握,“盈虧”全看他的能力。
晚上我們拖著一行李箱雜志來到小區附近的街市,找一處空地鋪上油布,再把一摞摞雜志按照紙張類型次第擺開,然后坐等顧客光臨。其實“經商”對我來說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心里想得頭頭是道,行動起來卻抹不開身,但是為了“生意”紅火,我只能履行“秘書”之責,低頭建議“經理”吆喝。兒子問我:“怎么吆喝?”我硬著頭皮悄聲教他:“像這樣——快來看看過期雜志低價賣啦!”兒子讓我給他示范:“你大大方方地對行人吆喝,別像做賊似的對我說,讓我好好學學。”兒子咄咄逼人的架勢令我甚為難堪,為了避免自己當眾“出丑”,我讓他立即付諸實踐:“你直接吆喝就行,今天主要是鍛煉你的口才與社交能力。”見我不肯“傳道授業”,兒子便對我的建議置若罔聞。說來也是,我自己都羞于開口吆喝,何況青春期的孩子呢?單純的說教無法令人信服,于是我便在心里醞釀腹稿,今晚無論如何都要聲情并茂地給兒子“上一課”。
過了五六分鐘,攤位上開始有三三兩兩的行人光顧,他們一邊翻閱雜志一邊詢問價格。兒子每次報價之前都會用求證的眼神看我,我直言不諱地告訴他:“你看我干啥?價格不都提前定好了嗎?你直接告訴人家!”于是兒子便如實報價,表情波瀾不驚,儼然賣多賣少無關緊要的樣子。半個小時過去只賣出10本雜志,而我還沒有鼓足勇氣給兒子“上課”。
眼看這樣“斯文”下去也不是辦法,于是我清清嗓子沖熙攘的人群發出第一聲“振聾發聵”的吆喝:“快來看看過期雜志低價賣啦!”如此一來果然招引不少顧客,即便他們不買,大多也會在攤位前駐足翻閱,給我們增添了人氣。我趁機告訴兒子:“現在行了吧?你也學我這樣吆喝,爭取早點把雜志賣掉,賣完咱就回家。”也許兒子也不想在外久待,他不僅豪爽地開啟了金口,還對“臺詞”進行了豐富創新:“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過期雜志低價售賣;帶份精神食糧回家,享受健康美好生活。”“經理”出手與眾不同,更多的顧客絡繹而來。我不禁喜形于色,想讓小“悶葫蘆”在這么多人面前開口吆喝委實不易,而且他的攬客之詞頗具創意,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其實,兒子對我這種售賣雜志的行為頗有微詞,說我硬生生地把高雅的事情做出了菜市場的味道,真是有辱斯文。我非常委屈,我何嘗不懂風雅?如果兒子素日舌燦蓮花我又何必今日如此?有誰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不過既然兒子言之有理,我就應該揚長避短,適當顧及“讀書人”的顏面,于是便同意他停止吆喝。畢竟,愛讀書的人自會聞香而來,否則不管怎么吆喝都無濟于事。
許是售賣“精神食糧”的攤位就我們一家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前來購買雜志的顧客越來越多,他們不停地向兒子詢價,儼然把他當成不可或缺的“少年攤主”、將我視為可有可無的陪襯。兒子一邊面帶微笑地回答顧客的咨詢一邊有條不紊地收款,宛若久經商場的商賈。兩三個小時過去,百余本雜志業已售罄。
通過這次擺攤,我發覺自己有點杞人憂天。原來兒子并非小“悶葫蘆”,亦無社交障礙,他侃侃而談的另一面,我只是鮮少看見而已。身為家長,更不應該想當然地給孩子亂貼“標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