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所指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有宋襄公,與宋襄公爭霸的是楚成王,宋襄公的“霸業”奠基就在今安徽阜南縣境內。
宋國是周代很有影響的諸侯國之一,始封之君是商紂王庶兄微子啟,建都于今河南商丘市,疆域延及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陽等市。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民國時期出土于安徽壽縣的宋公欒(宋景公)戈。
西周時期,宋國是為數寥寥的公爵國之一,作為子爵的楚國無法企及;春秋時期,宋國與楚國雙雙入列十二諸侯。齊桓公稱霸,宋襄公與其關系最為密切,齊桓公甚至委托宋襄公日后幫忙照應太子姜昭(齊孝公)。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逝,五公子爭位,齊國失霸,宋襄公率領衛、曹、邾諸國軍隊幫助齊孝公奪取君位。宋襄公認為自己爵位最高,最有資格代替齊桓公的霸業,遂以霸主自居。第一次組織諸侯會盟時,甚至以遲到為借口,將鄫國國君作為祭品殺害,借此威脅東夷各國臣服,在春秋貴族戰爭中開了惡劣先河。
鹿上在今阜南縣公橋鄉境內,當時屬于宋國地盤。公元前639年,由宋襄公主導,楚成王、齊昭公參與,眾諸侯會于鹿上。這時楚國已發展成為南方大國,楚成王通過一系列軍事和外交手段,糾集了一批盟友,形成以楚國為核心的諸侯集團。鹿上會盟時,宋襄公要求楚國眾盟友支持自己稱霸,楚成王雖感愕然,仍表示同意,于是宋襄公錯誤地認為自己真的成了霸主,安徽阜南縣遂成宋襄公“霸業”的奠基之地。
當年入秋后,宋襄公又以霸主的身份召集諸侯會盟于盂(今河南睢縣境內),并通知楚成王參會。楚成王大怒,“召我去,我就要狠狠地襲擊并羞辱他”,于是在會盟地埋伏了軍隊。宋襄公、楚成王之外,參加盂地會盟的諸侯還有陳、蔡、鄭、許、曹等國國君。會盟時,宋襄公和楚成王因為爭當霸主而發生爭執,楚成王當著眾諸侯之面,出動軍隊,將宋襄公抓起來,挾持其進攻宋國,并擊敗宋師。入冬后,經其他諸侯調停,楚成王出面邀
請魯僖公以及陳、蔡、鄭、許、曹等國諸侯會盟于薄(今河南商丘市北),并將宋襄公釋放。
遭到如此羞辱,宋襄公憤怒異常,發誓報復。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借口鄭國支持楚國,領兵伐鄭。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派大將成得臣率兵圍攻宋國都城。宋襄公擔心國都被占,只得從鄭國退兵,雙方軍隊在泓水相遇,地點大約在今河南柘城縣西北。泓水是一條古河道,古代源出河南商丘市,流經安徽亳州、淮北、蚌埠等市注入淮河。歷史上因黃泛影響,上游河槽早已淤塞,下游形成現在的北淝河。
楚軍開始渡河,準備向宋軍發起攻擊。宋國司馬目夷向宋襄公提出建議:“楚兵多,我軍人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宋襄公說,“宋軍是仁義之師,怎么能趁人家渡河而發動攻擊呢?”楚軍過河后,開始在岸邊布陣,目夷又向宋襄公建議,趁楚軍陣腳不穩,抓緊向楚軍進攻。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型。”楚軍布陣結束后,迅速向宋軍發起攻擊,宋軍大敗,損失慘重,宋襄公大腿也遭箭傷。
宋軍將士埋怨宋襄公不聽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振振有詞地說:“君子不殺害已經受傷的人,不擒捉頭發花白的人。古代的用兵之道,不憑借險要的地勢攻擊敵人。寡人雖然是亡國者(指商紂王)的后代,但不攻擊還沒有排成戰斗行列的人。”目夷說他不懂得作戰的道理,打仗以勝利為目的,如果要講究君子之道,何必打仗呢?
吃了敗仗還在講究仁義道德,后人將之歸納為“宋襄之仁”,借以諷刺對敵人實施仁義,結果使自己吃虧的教條主義者。
泓水下游流經安徽,泓水之戰的結果想不影響安徽政治版圖都難。泓水之戰后,楚國對江淮西部地區的統治得以鞏固,同時對中原的擴張亦無阻力,直到晉楚城濮之戰以后,楚國北向擴張的勢頭才得到遏制。宋襄公不久就因箭傷去世,宋國也因泓水戰敗淪為二流國家,成為霸主們的跟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