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我把來自爸媽的問候戲稱為“虛假的關心”。聽起來略顯刻薄,卻也是真實心聲的寫照。
我是獨生子女,在省會謀生,爸媽留在家鄉小邑,兩地相距約500里,只有公路相連。我工作常常996,有點閑暇就想睡覺;而我媽暈車嚴重,哪怕短途坐車,都大汗淋漓,干嘔不止。因此,除了長假短暫團圓外,打電話成為我和爸媽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有段時間,每次通話時爸媽必問“最近咋樣”?我能怎么回答呢?我能告訴他們,最近壓力很大,成夜成夜地失眠,大把大把地掉頭發嗎?我能告訴他們,行業處在下行期,工作出現問題,連續加班、身心疲憊,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連個苦勞都混不上嗎?我能告訴他們,飯點時分來到快餐店,在兩葷兩素還是一葷兩素的套餐之間遲疑嗎?
都不能。因為即便說了,爸媽也沒有能力給出解決方案,只能反復說“踏實干活”“老實聽話”“別犯錯誤”。記得有一次,我和爸媽說了一件不大不小的困惑,想聽取爸媽的意見,他倆在電話另一頭長吁短嘆,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頭頭道道。大約一周后,我告訴爸媽問題解決了,我媽這才告訴了我,他倆最近失眠了,成夜成夜地擔心。
時間長了,我終于明白,爸媽并不強大,每當爸媽問“最近咋樣”時,唯一的答案就是“都挺好”。有時也會怪爸媽,哪怕財力上不能給點支援,情緒上能不能給點安撫?人際交往上能不能給點指點?可惜都不能。他們的生活,僅限于門口的小菜園里青菜、蘿卜等長得水靈靈的;家里發的面粉恰到好處,做的饅頭松軟可口……很長時間,不滿的話語在口頭來回翻滾,最后都咽了下去。直到有一次,終于忍不住了。那一晚正在加班,突然胸口一陣一陣地疼,睡了一覺也不見好,只能去醫院做各種檢查。正當身上插著留置針、難受不已時,接到爸媽電話。各種情緒、壓力一下子來了,實在不想說“都挺好”,帶著責怪對爸媽說,別再問我“最近咋樣”了,這都是“虛假的關心”,隨后掛斷了電話。
這件事過后,我和爸媽的交流方式變了。他們不再電話問我“最近咋樣”,而是微信發土得掉渣的表情包,偶爾通話,似乎也無話可說。
日子不咸不淡地過去了,很快到了春節假期。看到我爸時猛然一驚,他瘦了一大圈,往日圓臉變成尖臉。一問才知道,老爸做了一個小手術,目前還在恢復期。又生氣又心疼,責問爸媽為何不說一聲?他們囁囁嚅嚅地說,知道你工作忙,而且也沒什么大事……
這一刻,我徹底懂了。其實,我對爸媽能盡的孝心也非常有限,既難以在經濟上大手筆支援,也沒有辦法做到朝朝暮暮陪伴。從那時候起,我和爸媽開啟了相互欺騙的模式,每次通話,都相互告訴彼此“都挺好”。當然,我也會多問幾句:常年吃的藥還有嗎?網上新上市的水果很便宜,購買一箱?有的時候,謊言張嘴就來,“朋友送了體檢卡,不用就浪費了,你看這個月啥時候去?”
年光似水,迢迢不停,就這樣,一個背井離鄉只能糊口的獨生子女,一對終生在灶頭屋檐打轉的老兩口,相互用謊言慰藉著,相互欺騙著彼此。可謊言的味道,不僅有苦與酸,也可能含著咸與甜;謊言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謊言的味道,只有嘗過的人,才知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