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條幽深的小巷,巷口有一棵粗壯的桂花樹,樹下擺著一個小書攤,攤主是個面龐白凈、舉止斯文的男子。每次我打巷口經過,他不是在整理書架,就是在看報。一人、一樹、一攤,加上青磚烏瓦的小巷,構成了一幅寧靜悠然的畫。
這個小書攤位于我下班的路上,時間充裕時,我會到小書攤上流連一會兒。
兩張長條桌、一張折疊桌、兩座簡易書架和幾個小板凳錯落有致地擺放在桂花樹下。桌子都是清爽的原木色,擦拭得一塵不染,上面分類擺放著花花綠綠的書刊,十分悅目。書的種類很多,有天文地理,有名人傳記,有文學名著,有暢銷書籍,還有能喚起兒時記憶的小人書。每一本書都包著透明的塑料書皮,打理得平平整整、干干凈凈,可見攤主對它們的愛護。書架上插著雜志和報紙,有老年人愛看的養生保健,有中年人愛看的時政新聞,有中學生愛看的校園故事,還有小學生愛看的漫畫連載。
也許是老板經營得法,每次打巷口經過,書攤那兒總是圍著一些人,有學生、有職員、有清潔工、有全職主婦、有退休的老人,身份不同、年齡不等。他們有的坐著,有的蹲著,有的站著,都捧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那平靜、專注的神情在別處是看不到的。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很多人已經看不進去書了,我也不例外,工作、家務之外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手機,雖然自己也清楚這樣下去可不行,但每每捧起書,翻不了幾頁就心神不定,總覺得手機里有許多信息和好玩的視頻在呼喚我,往往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一條接著一條往下劃,停不下來。直到有一天傍晚,我路過小書攤,無意中瞥見一些人圍在那里閱讀,其中有個二十出頭的清秀女孩,因為一條腿殘疾,吃力地坐在板凳上,那根磨得發亮的拐杖靠在另一條腿上,她雙手捧著一本大部頭著作,全身心沉浸在書中,聚精會神、悠然忘我,街道上車水馬龍的喧鬧絲毫也沒有影響到她。那個情景一下子打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走過去,從書架上抽出一本《簡·愛》,站在桂花樹下看起來。這本少年時代就讀過的文學名著勾起我的許多回憶,那種美妙的閱讀感受是我許久不曾體驗過的了,我沉浸在那種閱讀氛圍中,直到華燈初上、腳站麻了還舍不得離開。
打那后我總會找時間去小書攤,我喜歡那里的氛圍,在那里我能心無旁騖地閱讀。
去的次數多了便了解到一些事情,比如小書攤的主人多年前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意奔向他夢中遙想的、金光閃閃的大城市,千辛萬苦,謀得一份外企的工作,住地下室、吃泡面,工作壓力大,常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地下室,常年勞累和作息不規律,終于積勞成疾,在地下室躺了半個多月,病尚未痊愈,錢就花光了,工作也丟了。房東打電話來催租,他走出地下室,站在太陽下發呆,心想這就是他向往的大城市?對面有條小巷,巷口有棵粗壯的桂花樹,讓他一下子想起老家,于是回來擺了這個書攤。在擺書攤的日子里,他的身體和心靈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寧靜。
至于那個拐杖女孩,也是在遭遇種種挫折后邂逅這個小書攤的,眼下她正在考自考本科,把這里當做了復習教室。
有位哲人說過:“閱讀能帶給人一種力量,讓人心靈安寧、精神強大、境界升華。”希望這個小書攤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心靈加油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