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晚飯過后帶兒子出門散步,開門的瞬間,被臥在門邊的一袋垃圾掃了興致。鄰居屢將廚余垃圾放在公共樓道太不厚道,怒火中燒的我上去臨門一腳,將垃圾袋準確無誤地踢到鄰居門口,然后拉著兒子就往電梯口走。在等待電梯時,我瞥了一眼滿臉茫然的兒子,又看了看那個傲然堵門的垃圾袋,遂又良心發現地轉身走到鄰居門口,將那個散發著異味的垃圾袋又往對方門外踢了踢,然后陪同兒子下樓散步。
夜晚微風拂面,如此良辰美景,卻被鄰居的不端之舉生生破壞。這已不是鄰居首次“犯規”,之前遇此境況,我皆以菩薩心腸視而不見,哪怕冒著被保潔阿姨誤認為是我家無視社會公德的風險,我也沒有像今天這樣給鄰居一點“顏色”看看。但是今晚又遇垃圾“攔路”,我實在難掩心中憤懣,于是才有了以牙還牙、以暴制暴之舉。
兒子見我悶悶不樂,問我是不是因為門口垃圾袋的事情煩心。我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解釋成人的“錯誤”,我和妻子一直教他向上向善,多懷寬容之心,可是身為父親,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我又給他提供了反面教材,這種自相矛盾的教育理念讓我很難自圓其說。
兒子說:“爸爸,你做得對,對待不守公德的人,就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蔽铱粗鴥鹤恿x憤填膺的臉頰,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舉動已給孩子造成了可怕的誤導,于是慌忙解釋說:“其實此舉不妥。我那樣做只會傷害鄰里關系,而且報復不能解決問題?!眱鹤訐蠐项^,又說:“那一會散步回去后,咱們直接去敲鄰居家的門,當面鑼對面鼓地說清楚,讓他們以后不要再把垃圾放在咱家門口的樓道里!”我呵呵一笑:“如果鄰居說,垃圾只是暫時放在門外,人家一會下樓就順手帶走,你又怎么解釋?而且這種興師問罪的溝通,不僅會讓鄰居覺得自己理直氣壯,還會顯得我們多管閑事,毫無包容之心。”兒子的“反制”計策被我一一推翻,他凝眉道:“這也不行那也不妥,問題總要解決吧?我不希望因為這件事讓你不開心。”我苦笑著告訴兒子:“爸爸沒事。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p>
散步回到家的時候,樓道里的垃圾袋依舊在“逞強示威”,我再度萌生把它踢到鄰家門口的“歹念”,讓垃圾袋像喜馬拉雅山一樣,將鄰居的家門堵個水泄不通,任憑蒼蠅也插翅難飛,更讓鄰居自食其果??墒寝D念一想,倘若那樣做,勢必會給孩子造成二次負面影響,家長當以師德師范自我約束,這樣才能感化教育好孩子。于是,我強壓怒火將門緊閉,祈禱鄰居早日“悔過自新”。
就在我和妻子談論鄰居的所作所為時,兒子從書房里拿出兩張A4紙和一卷膠帶,信誓旦旦地走到我們跟前說:“爸、媽,咱家門外樓道里堆放垃圾的問題我來解決!”只見兒子將那兩張A4紙分別貼在我家和鄰居家門邊的墻上,紙上打印著幾行適用于所有住戶的倡議:“各位住戶:為了保證小區衛生干凈整潔,營造健康生活環境,請勿將垃圾放在樓道之內,感謝您的理解配合,讓我們攜手創造美好生活!”我對兒子恰當的措辭嘆為觀止,這種目的明確、言詞懇切、有理有據且疑似物業、業委會和保潔員口吻的倡議,達到了“混淆視聽”“警示教育”的效果,既不會讓鄰居對我們產生懷疑,又能提醒住戶提高環保意識,真是一舉多得呀!
但是,這樣一紙沒有落款的倡議能否奏效呢?
翌日清晨,我送兒子上學的時候,發現樓道里的垃圾袋早已不知所蹤。帶著這種將信將疑的焦慮又過了多日之后,我們那層樓道里再也沒有令人作嘔的垃圾出現,我的心情也隨之晴空萬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