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果說,從身旁纏綿地蜿蜒而過的秋浦河是位嫵媚少女,那么,玉屏山想必就是玉樹臨風的美男子了。
玉屏山在殷匯鎮石城村境內,海拔400余米,孤峰聳立,給人以壁立千仞之感。當年,詩仙李白五游秋浦,曾揮毫寫下“水從天漢落,山逼畫屏新”(《贈崔秋浦三首》)的美妙詩句,就是對玉屏山的真實寫照。
陽春三月,艷陽高照,我們慕名而來。一條盤山公路像游弋的巨蟒,盤桓而上,穿行于密林或懸崖峭壁中,時而不見其蹤,時而閃現神姿。因山道陡峭、崎嶇,中巴車無法直達山頂,我們只好于半山腰棄車、徒步,攀爬上山。
沿途的攀登并不讓人感覺累,反而心曠神怡。一路上,草色蔥蘢,樹木蓊郁。山道旁,不時閃出一株紅杜鵑,像團跳動的火焰。有時,是一樹盛開的紫藤花,像團氤氳的紫霧。還有些不知名的野花,散落在樹叢里,星星般閃爍。
也有風,是春天的山風,一縷一縷的,帶著草木花朵的香味,帶著甜絲絲、濕潤潤的氣息,深深地吸一口,五臟六腑都感到舒泰。風,攜來鳥鳴,有時是獨唱,有時是合唱,忽而小提琴,忽而交響曲。鳥鳴宛轉悠揚,清脆圓潤,演奏著春天的樂章。風,輕輕拂去天空中淡淡的白云,碧空如洗,更顯得遼闊高遠。蒼穹下,遠山如眉,秋浦若帶,金黃的油菜花田像地毯,白墻黛瓦的村莊像棋子。風,用巧手展開了絢麗多彩的巨幅畫卷。
不知不覺,一座黃墻青瓦的廟宇在恭候著我們,隱隱感到,有股莊嚴肅穆的禪意之風,撲面而來。
這座廟宇就是聞名遐邇的仰天堂。仰天堂,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民國初年。古時有位法號目蓮的和尚,隱居此處,靜心修行。如今的仰天堂,經宋道姑及后人的改造、擴建,煥然一新。
廟宇不大,簡樸、整飭。四周蒼松如蓋,修竹滴翠,其境幽深、靜謐,恍惚隱隱聽到,松針撲簌簌落下的聲音。院外,一棵上百年的古柏,高大挺拔,枝繁葉茂。門前的懸崖邊,兩株桃樹繁花已謝,嫩葉初發,滿眼鮮綠。仰天堂,就像一位身披黃色袈裟的千年高僧,在此打坐、入定、參禪、悟道。朝朝夕夕,于悠悠晨鐘暮鼓聲中,靜觀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山下的人間煙火,仿若有隔世之感。
離開仰天堂,心中已刻下大殿里的立柱上趙樸初老書寫的楹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終于,我們登上了山頂——芙蓉尖。芙蓉尖,因“兩峰聳峙,望之若芙蓉”(《秀山志》)而得名;又因山頂“可望長江”,又名“望江尖”。站在芙蓉尖上,極目四望,“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何其快意哉!
不!我依然能感受到,有一股看不見的風存在,而且它具有潛在的震撼力,那就是悠遠的古風。不信您看,仰天堂的東北方山下,秋浦河的支流——龍舒河緩緩流過,河畔有一座座美麗如畫的村莊。誰會想到,這里竟然是古石城遺址。
石城縣城址在現今殷匯鎮灌口村一帶,屬漢至唐代城址。據光緒《貴池縣志》載,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始置石城縣,隋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廢石城縣名改為秋浦縣,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遷秋浦縣治至池州貴口(今貴池),前后歷經近千年。此處出土有繩紋磚瓦片、古代墻腳石和鐵店遺跡。玉屏山千百年來一直與它們廝守,見證古老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見證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滄桑。
而朝玉屏山的西南方向俯瞰,則見那條“流淌詩的河流”——秋浦河。秋浦河發源于皖南山區的石臺縣境內,因“水碧如秋”,故名秋浦。秋浦河流域山川秀麗,美若仙境,贏得唐代詩仙李白流連忘返,樂不思蜀,五次游歷于此,并詩興大發,揮毫潑墨,作詩四十余首,其中有兩首詩中提到玉屏山,除了本文開頭的那首,另一首是:“搖筆望白云,開簾當翠微”(《贈秋浦柳少府》)。遙想當年,一葉扁舟漂流在碧波蕩漾的秋浦河上,槳聲欸乃。峨冠博帶、衣袂飄飄的詩仙李白站立船頭,眺望玉屏山,被眼前美景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為玉屏山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玉屏山也因之俊朗儒雅,文風飄逸。
我們要離開玉屏山了。遺憾的是,我們帶不走玉屏山,也帶不走秋浦河,那就讓我們帶走一縷玉屏山的風吧!讓我們的一生,像玉屏山一樣,臨風而立。可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