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善良的心就是太陽。——雨果
一場雨,一陣風,在昨天午夜悄悄來襲。
晨曦,打開窗戶,滿目凋零,落葉如趕趟兒的精靈,追逐著風。
天微亮,樓下的李嬸,穿上特制的工作服,匆忙洗漱,來不及用早餐,便急匆匆地下樓,志愿參與清掃馬路上的落葉與塵埃。
落葉像個調皮搗蛋的孩子,與李嬸手上的掃把捉著迷藏,一會兒東一會兒西。李嬸卻不惱怒,細心又認真地揮舞著手中的“神器”,一次又一次收拾并輸送著一片又一片“淘氣”的小可愛。
李嬸,八年前從單位退休,賦閑在家。勤勞大半生,依然保持勤快的好習慣,她主動請纓參加社區環衛工作,而且不要報酬,志愿為小區服務。每天清晨,只要站在陽臺上,就好像打開一幅流動的畫卷,李嬸充當了畫的主題,仿佛一道亮麗的風景。畫面中,只見她緊握掃帚的柄,用力地在地面上舞動著,宛如一名書法家在潑墨她的滿意作品,即使大汗淋漓,還依舊保持著溫和的笑容。
“李嬸早!”正要上班的小王和李嬸親切地打著招呼。
“小王早,上班啊,開車注意安全哦!”李嬸回應著,臉上好像盛開的花朵,美麗極了。
每天都是如此。小區里的人都被李嬸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著,誰看見李嬸都要情不自禁地停下來和她道一聲早安,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感恩的心有所表達。李嬸在哪里,哪里就有潔凈;李嬸在哪里,哪里就有春天。無形中,李嬸不僅充任著城市美容師,更是他們靈魂中的高級美容師。
就這樣,李嬸一做就是八年,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曾有好事者問過李嬸,這樣奉獻傻不傻?李嬸報之一笑:“不,只有這樣做,我才心安。”
李嬸,接近古稀之年,卻依舊目光炯炯,精神矍鑠,保持著年輕時候的活力。在她38歲那年,丈夫不幸因肺癌撒手人寰,丟下她和10歲的兒子,以及治病時從親戚那里所借的債務。李嬸原是一名普通職工,薪水不太高,丈夫突然離去,讓原本不富裕的家更顯拮據了,猶如天塌地陷。社區領導得知這一切后,按照國家政策給予關照與補貼,左鄰右舍也不時給予一些幫助和關心,及時緩解了李嬸的沉重壓力,讓李嬸陰郁的心里照進了陽光,內心充滿了感激。
退休后的李嬸選擇志愿參與環衛工作,以此種方式回饋與感恩社會。
有一次同她閑聊中,她說,人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不懂感恩的人,與獸類有何區別?大事做不來,但可以做點小事,我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
李嬸在我們這里是出了名的好人。哪家孩子沒人接送,她會熱情地幫忙接送;哪家兩口子因誤會而產生家庭矛盾,她會苦口婆心地調解緩和;哪家父母因年邁不方便出門購物,她會主動上門伸出援手。李嬸是北方人,會做許多面食,手藝特棒,特別好吃,小區的居民幾乎都嘗過。
有一次,在路邊清掃時,李嬸發現一個黑色塑料袋包裹著的東西,走近一看,像是一個皮包。她當時并沒多想,趕緊放下掃地用具,迅速跑去派出所,交給了警察。后來失主找到她,說起這個皮包的重要性,接著千恩萬謝,并要付酬金1000元,李嬸連忙搖頭擺手拒絕。她說區區小事,不足掛齒,換作別人也會這樣做的。這件事,一度傳為佳話。
李嬸以身作則,一直不斷地教誨孩子要知恩圖報,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兒子在她的盡心教育與培養下,已經是一名很出色的醫生。由于父親因病去世留下諸多遺憾,給他小小心靈刻下了深深烙印,所以從那時起便在心里立志長大當醫生,想為更多病患爭取生命的時間,如今不負眾望。每每說到兒子,李嬸的臉上便流露出掩飾不住的自豪與欣慰。
時光荏苒,催老了李嬸,可是她卻依舊保持一顆熱忱而淳樸的心。現在的生活于李嬸而言,已經很知足。當年的苦難并沒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更加激勵她熱愛這個世界。
我也問過李嬸,累不累,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她說,不累,就當是每天運動啊!而且,每天保持好心情,對健康也有很多益處呢!等到啥時候不能動了,才是“退休”時。
若比鮮花,李嬸應是那株永開不敗的月季花,色彩濃淡相宜,每個季節都有她的身影,都有她留給世界的芬芳;或如一輪明月,一道日光,明凈著世界,溫暖著人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