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家住農村集鎮,每月三八五十逢集。在三十多年前,我們這條五百多米長的街市上,兩邊多為草房,磚瓦房鳳毛麟角,只有一家兩層樓的飯店,在當時特別壯觀。街道最西邊有糧站、食品站,中間是信用社,街中間的后面是中學,街東邊有小學、供銷社,有不少值得回憶的事物。
我家后面不到五百米,有一家貨郎挑,男主人高高大大,他能干、節儉、持家,常一個人挑著貨郎挑到學校門口擺攤。遇到節假日放假,他就走街串巷叫賣。貨郎挑兩端的木箱里,有許多格子,童年的我們感覺里面有很多好東西,吃的、玩的、用的,后來學習“琳瑯滿目”這個成語,我造的句子就是:貨郎挑里的商品真是琳瑯滿目。
他因為各種原因,在談婚論嫁的年紀娶不到老婆。四十多歲時,才費了很大的勁,找了一個老婆,女主人嬌小能干,他們一塊去進貨,一起到學校去賣,經濟收入可觀。逢集時,他們挑個挑子,帶兩個小板凳,擺個攤子,一天能掙上幾元錢。星期天,我們會到他家買鉛筆、橡皮等文具,間或捎帶幾顆糖豆吃,有時見到他把一分、兩分、五分的硬幣分別用紙包好,摞在一起,放到木箱排好,感到他家有錢,我們一幫小朋友無不露出羨慕的眼神。
貨郎挑的主要顧客是兒童和婦女,糖果、貼紙、文具、玩具、頭飾、發夾、針線、火柴等一些日用小商品頗受歡迎。只要有人買東西,總是有一群人圍住看,挑挑揀揀、品頭論足一番,這成為鄉村的一種特有風情。貨郎挑,挑著一家人的生活重擔,挑來了鄉村兒童美好的童年。前后兩個箱子搖來晃去,再加上熟悉的叫賣聲,或是搖撥浪鼓聲,或是新的塑料喇叭吹響,這都是一個個信號,我們或是去看看,拿著好容易省下的幾分錢,買些五顏六色的糖果、噴香的蠶豆,大方一點的,分給一幫小伙伴嘗一顆,大家都意猶未盡。
有時也會從家中偷拿個雞蛋去換,當然不能經常這樣做,常干家長就會發現。偶有幾次,家長會感覺孩子也辛苦,多裝作不知道。為了讓雞鴨多下蛋,獲得家長的獎勵,我們主動撿菜葉、捉蟲子給母雞吃;下河逮魚摸蝦捉黃鱔,蝦殼等就成了鴨子的美味。這樣,能使雞鴨勤下蛋,一天下一個,厲害的兩天能下三個,大家欣喜異常,感到自己立了大功,雞鴨也值得獎賞。
貨郎挑夫妻風里來雨里去,特別辛苦,農忙時還要做農活、搶收搶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休息日。一兩年后,他們生了孩子,這可樂壞了男主人,他腳下生風,干勁更足,對待小朋友更客氣了,小伙伴們都能感到他的變化。三四年后,他又生了個孩子,這下夫妻倆更忙更累,還是如以前那樣四處奔波,也沒有看到他們過于邋遢。只是,他們的皮膚變成了古銅色,額頭爬上深深的皺紋。
一路艱辛一路歌,時間猶如漏斗,沉淀過往,留下美好。貨郎挑夫妻一個挑子培養出了兩名大學生,和父輩一樣,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在外地成家立業。
如今,網購帶來了又一場革命,貨郎挑和很多職業一樣,逐漸消失。坐在家中,一部手機,足不出戶,大小物件,應有盡有,給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未來相信會有更便捷的服務,因為生活一直向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