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已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走,帶你們撿地帶皮去。”清晨,何老師挎著籃子站在大門口。他的小狗們早就按捺不住了,圍在他的腳邊,急切地要跟著主人出門撒野。我們到來的前兩天,何老師在朋友圈發(fā)圖說,撿了一些地帶皮,款待周末要來的朋友不能少了這道江南的山珍。我明白,那是在等待我們的到訪,心中多了份感動。
地帶皮有好多名字,各地叫法不一,如地衣、地耳、地皮菇、地瓜皮等等,總之,都有個“地”字。我們老家叫地帶皮,據(jù)說認(rèn)為它類似海帶。地帶皮是真菌和藻類的結(jié)合體,長在雨后的草叢中,像木耳但又比木耳軟,太陽一曬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雨過天晴的清晨是撿拾地帶皮的極佳時機(jī),必須眼疾手快。地帶皮很好吃,清炒、炒雞蛋、做蛋湯、炒肉片都行,清香可口,爽嫩綿軟。初夏,食地帶皮可以清熱解毒、補充營養(yǎng),是一款最接地氣的美食。
撿地帶皮的記憶還停留在童年。幾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何老師帶我們?nèi)斓貛ぃ@可把我們幾個已經(jīng)是奶奶輩的人激動壞了,忙不迭地跟在后面出了何園。
昨天的狂風(fēng)暴雨,已經(jīng)是昨天了。今天的清晨,空氣格外清新,藍(lán)天白云,群山逶迤,萬物靜好。路邊九層塔鮮嫩碧綠的葉子簇?fù)碇`靈白色的小花,在對我們微笑。樸素淡雅之美,特別符合寧靜小鎮(zhèn)清晨的格調(diào)。鳥兒歡快翱翔,這是可以在藍(lán)天下鳴唱的好天氣。走不多遠(yuǎn),就到了何老師的秘密地帶皮園。何老師很自豪地說,這是他發(fā)現(xiàn)的地方,只要雨后,他就要來撿拾地帶皮,一個人靜靜享受和泥土親近的歡樂,回味童年的往事。
低頭一看,根本不要找,滿地都是地帶皮,濕漉漉的褐色,柔軟的小圓瓣和野草糾纏在一起。我們顧不得別的了,各自蹲下來盡情撿拾,一抓一大把。要是見到一大窩,更是興奮得喊叫分享。何老師邊撿邊說,這是老天爺?shù)酿佡洠嗝凑滟F啊!何顯玉老師是農(nóng)民的兒子,憑借知識改變命運跳出農(nóng)門,在滾滾紅塵中一番摸爬滾打,各種酸甜苦辣的人生體驗都經(jīng)歷了,如今歸隱九華山清溪小鎮(zhèn)的何園,晴耕雨讀。或許,當(dāng)初那個滿身泥土的少年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對大地的無比感恩和眷戀是一點也沒有變的。我們也一樣,從少年到白頭,不變的是對土地的一汪深情。
以為自己老了,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了,也沒有向往了,其實不然。這不,撿拾地帶皮,讓我們回到了小時候,回到了爛漫的童年,重溫了童年的歡樂。歡喜的面容,傻傻咧嘴大笑。原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童年的自己啊。
小時候,我和姐姐經(jīng)常去野外挖薺菜、采蘑菇、摘灰灰菜、撿地帶皮。做這些事情,特別有成就感。小姑娘覺得自己長大了,也該為家里出點力了。薺菜啊、蘑菇啊、灰灰菜啊、地帶皮啊弄回家,不用花錢就有的吃了,那種收獲的喜悅,感覺真好。或許,我們?nèi)祟愒诜毖苓^程中,長久被饑餓困擾,因此,打獵、摘野果的基因特別強大,百代千代后,瞅準(zhǔn)機(jī)會,見到什么,還想去抓一把。比如這幾天,我就是想去摘梔子花,看到梔子花就走不動路了。
地帶皮好撿,可是不好洗,因為混雜了許多野草。何老師有辦法,他蹲在何園自家小池塘的踏板上,把籃子按到水里來回?fù)u晃,小草棍就從竹籃的縫隙中漂走了,不一會兒,地帶皮就被清洗得比較干凈了,剩下的一點粗草棒揀一揀就行了。看何老師干活的利索勁,就知道他是農(nóng)民的兒子,是一個勤勞的人。
地帶皮被我們帶回了合肥。姐姐使出真功夫,端出了一盤香噴噴的清炒地帶皮。不敢獨吞,叫來了二姐和侄女,共享山珍,一頓吃光。
一盤地帶皮從我們的童年走到了老年。歲月更迭,地帶皮的味道一點沒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