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之所以說酒是一種神奇的飲料,就在于它能讓人大喜大悲,由此一個人的境遇和心態得以被放大而為他人所矚目?!肚绎嬘洝肥钱敶鷮嵙ε尚≌f家楊小凡先生的短篇小說集,書中以古城亳州為場景,塑造了37個人物形象,他們或是農夫販卒、或是江湖俠客、或是歸隱的賢士,人人皆與酒有緣。作者以酒為引子,用精煉的筆調勾勒出了他們的人生肖像,呈現出這些普羅大眾的生命尊嚴,有個體生命在這個世界的孤獨,有死亡時刻的安謐,還有面對命運困境的突破。
一
因孤獨而生發的生命力
我們說一個人的生命從入世的那一刻起,就與周圍發生了聯系,這個最明顯的標識就是各種稱呼的體現,比如父親、兒子、母親、老師、學生等等??墒钱斪鳛橐粋€人,如果被剝離了所有這些與他人的相對關系而形成的身份標識后他還有什么呢?這時我想起了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豪邁、李白“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意趣。
馮鐵腿是《且飲記》里的一個人物,他本名馮蘿卜,是亳州城里的一個菜農,為人所知的就是芹菜和蘿卜種得好。醉酒后的他,“在院子里看到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就開始追、抓、喊、攆,不停地用雙腿踢、彈、踹、跺、挑、掃”“每次他都要這樣折騰一兩個時辰,一直到渾身流汗,累倒在地,才算停下”。本來平淡的生活因為一次偶然事件,讓馮蘿卜成了當地名人。他赤手空拳,只用了兩個招式,就抓住了兩個逃跑的小偷,而且讓這倆人的腿都斷了。此后馮蘿卜被人尊稱為馮鐵腿,成了大家口中的功夫高手,來拜師學藝的年輕人絡繹不絕。盡管他說自己根本不會什么武功,但沒人肯信。最后有四個年輕人借口跟著他學種菜,盼著有機會學到馮鐵腿的神功。直到他們看到馮鐵腿在月光下,對著自己的影子,一通動作,才大失所望,“這功夫自個兒也能練成,哪需要拜師呀!”就這樣四個徒弟走了仨,還剩一個叫劉戰士的沒走,他說“我喜歡吃師傅種的蘿卜,也喜歡喝二兩”。三年后,走了的仨人又回來了,他們想看看劉戰士怎么樣了,更想知道馮鐵腿是不是真有功夫。直到劉戰士一腳把碗口粗的泡桐樹踢斷,三個人才齊齊地跪下,“師父,俺咋沒練成呢?”馮鐵腿望著月亮,淡淡地說道:“能打到自己的影子,就練成了?!?nbsp;
最好的故事不是讓受眾感到書里的人物和自己是無關的,而是讀者“神入”場景,與主人公發生聯系。我們好像就在院子里,看著馮鐵腿在月光下的武姿,想著李白《月下獨酌》里的“我”和影子,“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個人能和諧地與自己相處,一個人面對世界時,可以坦然地對話天地,通過自我儀式來展示生命的真妙,由孤獨而飽滿自我生命,這本身不就是生命應有的意義嗎?
二
生命結束時的安謐
值得贊美的生命不只是因為它有活力時的澎拜轟動,還有它結束時的安謐寧靜。死亡是生命無法克服的宿命,人生來時的出發點可能不會相同,但結局都不會有差別。對于史書里的大人物,“舍生取義”是他們規范好的生死觀,“殺身成仁”是他們定義生死的價值,“重于泰山”是他們理解的意義。但對于一個不能聞達于世的普通人,他們臨終時刻應該怎樣才算表示其生命的圓滿?對于這些史家不會去關注,那誰來為他們的生命去記錄呢?
《且飲記》里記錄了這么幾個場景,讓人充分感受到,死亡并非是寒冷殘酷、漆黑無色,而這些都是因為有酒的襯托而使死亡顯得充滿了溫度和暖色。在書里,亳州大地歷史的厚重、民風的淳樸、對厚道的追求融匯于作者的字字句句,讓人感受到的是作者內心的良善美好,比如在談到那些有德行的人離世時,作者沒有絲毫對死亡的灰暗描述,逝者都是以圓滿而告終的。
蘇旭初老人是在我們分別后的第二年春四月走的。據說,他那天坐在院子里喝酒,三杯酒下肚,就坐在椅子上睡著了。古槐上飄落的槐花,灑在他的身上、桌子上、酒杯里,清香四溢。
一天晚上,雕公喝過酒再也沒有醒來,屬于在醉夢中離世。我們小城稱這樣的人是積了大德,無病無苦地走了,是大吉祥。
磨瓷爺下葬時,人們打開酒瓶,倒在花圈上,點著了。墳頭上的藍火苗燒了足有一兩個時辰,方圓十幾里都聞到了酒香。
吳卡殼是七十三歲那年冬天老的。走之前沒有任何征兆,晚飯前還看孫子。吃晚飯時,他突然對老伴說:“給我找兩瓶酒,我該走了!”
司無量紅光滿面,瞇著眼,像喝多了睡著一樣。他兒子告訴我說:“昨天,三個退休老朋友來看他,四個人喝了四瓶酒!他一輩子沒喝醉過,昨天竟喝醉了?!蔽蚁肓讼?,就勸道:“司主任一輩子好酒,醉著走也是他的福分?!?nbsp;
一個作家的魅力,是來自他多角度的觀察,來自對既有傳統的一個突破,讓他的內心所思所想豐盈現有的文化形態?!肚绎嬘洝防镉斜姸喔矣诿鎸θ松Y局的場景,雖然他們如微塵草芥,但也因有了自己的生命印記而為讀者所知,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尊嚴就是平等的一部分。
三
面對命運困境的突破
命運是眾多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關注點,它本身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未知性。作為個體,除非生命終結,否則就難以擺脫這個無形的生命之手的指引。幸運、苦難、得志、失意等等這些看似無法把握和自由支配的眾生之相,卻又在冥冥之中與社會環境、人生選擇以及人物的性格形成無形的牽扯和關聯。選擇何種方式去解讀和對待既有的境遇,本身也是未來命運劇本的精彩之處。《且飲記》里有眾多這類話題,書中的主人公在對待自我格局或者說命運困境時具有很強的突破欲望。
蒯如意是《狗嘴奪牙》的主人公,他就是酒廠的一個普通工人,文中的他就幾大特點:一是酒量大,七十五度的頭酒,他一次能喝半斤;二是膽子大,做手術敢不用麻醉;三是做人有格局,盡管自己好酒日子過得又緊巴,但從不喝蹭酒,他常說:“咱雖然窮點,窮有窮的骨氣,沒人叫,咱從不喝蹭酒,那樣的酒不喝也就醉了?!睆呢崛缫膺@個人物身上,我們能看到的是,個人在直面自己卑微身份時所體現出來的超越,所謂“贏得生前身后名”,不止是在“了卻君王天下事”時,小人物生活的天地雖然“小”,但并沒有因此而漠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一旦有機會嶄露頭角時,他們也會全力以赴,讓自己的生命綻放色彩。
姬瘋子是《且飲記》里一個很有特點的人物,也是一個十足的悲劇人物。姬瘋子本名姬朝貴,人生起點是接了父親的班成了一個養路工,對待工作態度敷衍,主要精力都用來喝酒看武俠小說了。后來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干起了公路上收尸的活兒,自詡這是“讓人體面地入土也是積德”,而且他把收尸當作了自己的第二職業。姬朝貴干收尸不能離開酒,“每次出工時都在身上裝一瓶酒,到了現場,咚咚咚就著酒瓶喝上三兩或半斤,然后才戴上口罩、戴上手套開始工作”。五十歲那年,姬朝貴辦了病退,“道班的同事包括領導也對他從事的這個第二職業感到不舒服,退就退吧,早退少惡心人”。他專業干起了收尸人,干了五六年后,又突然不干了。姬朝貴靠收尸掙了不少錢,“他在城里不僅買了獨院別墅,而且還有十幾套商品房”。但周圍人對他的態度并不友好,“說他發了死人的財,也有一些人背后詛咒他不得好死”。姬朝貴肯定能聽到別人的咒罵,但他從不搭理,任人們背后說去,只是他喝酒越來越厲害了,喝醉后就會大哭不止,“這樣又過了一年多,他似乎真的瘋了,每次喝酒后都大哭一陣子,哭的聲音變來變去的”,人們就背地里說,這是死人向他討錢財來了,果真報應了!“大約這樣過了一年,他終于還是死了,不少人背后說,活該!”他的結局和酒無關,和他的工作環境有關和人言可畏有關,酒才是他唯一的助手和慰藉,可惜現實太過殘酷,姬瘋子盡管大膽,酒盡管剛烈,依然擋不住環境的苦悶,周圍人的冰寒。
在讀小說的時候,往往會有三種不同的狀態:浮光掠影時看的是字句,沉浸其中時明的是事理,掩卷凝神時品的是情思??葱》怖蠋煹淖髌?,如同在田間的樹蔭下,乘著夏日的涼風,三五人散坐,聽其中一位侃侃而談。敘說有虛有實,升斗小民也能存在于記錄歷史的文字中,不由得讓聽者倍感興趣。抬頭遠望,裊裊炊煙悠哉于夕陽之中,幻化無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