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持續幾天的升溫,不經意間就進入了夏天。
周末,脫下長袖襯衫,在衣柜里翻找夏裝時,又看到了那件黑色的無領T恤,就隨手拿起來穿上出了門。
這是兒子去年暑假勤工儉學做家教,領到第一筆工資后給我買的禮物。雖然很感動于兒子的孝心,可當時氣溫已下降,漸入秋季,就隨手放在了衣柜里。
或許是我經常穿職業裝,很少著休閑裝的原因吧,沒想到穿著T恤剛出門,幾個鄰居看到后,都夸贊我穿著這件上衣特別精神。
兒子已讀大三,是他的審美水準已經超越了我?還是囿于多年不變的工作、生活環境,習慣于工作服的持重,我的審美認知水平在下降?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讓我瞬間有了芒刺在背的感覺。
好像一直有教育專家在說,和孩子一起成長。蹣跚學步時,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的話語,還有那伸出的雙手;幼兒園時,稚嫩的畫作是父母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變得不再習慣于和孩子一樣樂于從生活和書本中學習,感受孩子的成長帶來的喜悅。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已遮擋了孩子的點滴進步,我們總在糾結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排名。小升初的分班、中考后的擇校、高考后的填報志愿、考研后的復試,總之有那么多的擔憂,讓我們忽視了孩子成長背后帶來的變化。
初中、高中、大學,隨著知識的積累和視野的開闊,兒女獨立審視外界事物后,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斷和決策能力。與他們相比,我們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在下降,甚至很多年不再讀書。和子女在一起,我們已聽不懂他們的話語。終于有一天,作為父母,我們發現自己和孩子的思維已不在一個頻道上,不得不感嘆: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自己已經落伍了。
不論孩子的審美、認知能否被家長認同,都不會改變他們和家長的血緣關系、對家的眷念。然而和孩子共同提高,欣賞他們的每一個優于自己認知水平的選擇,我們一定會和孩子有著更加融洽的關系。
回憶過往,我們曾有過不被父母認同的煩惱。面對現實,為人父母,我們是否理解孩子的選擇?
小到一件衣服,大到職業方向,認識到與孩子的認知差異產生的原因,理解孩子的選擇,也許是家長進步的開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