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口鍋200塊,餃子館夫婦一口氣置入六口,目標是讓煲仔灶上的這六口大鍋同時沸騰起來。
餃子館開在某美食廣場里,和一家水果撈共用同個門面房。一個約50平方米的大矩形被分成兩個小矩形,一半賣餃子,一半賣水果撈,兩邊生意桌椅共用,互相帶動。水果撈店主是餃子館老板的遠方親戚。
開業第12天,餃子館老板坐店里發愁。晚間店里幾乎沒有客人,一整天堂食客流量都一般,他思考怎樣讓更多人知道他的店。水果撈店的親戚向他傳授經驗,說用的是笨方法,一個人一個人地加微信,愿意加的有折扣,現在水果撈店微信攢了2000多名顧客,弄了4個微信群。離冬至還有幾天的時間,餃子館老板打算先借水果撈店的微信群發一個活動通知,讓更多人知道他的餃子館。
開業的第40天,餃子館老板難過,他手工包的餃子干不過速凍水餃。冬至那天,顧客嫌他家餃子比別家貴。他和人理論,講他的餃子都是手工現場包的,連蘸餃子的老陳醋用的都是4塊錢一斤的。他們夫妻倆固定到超市采購新鮮食材。他掰著指頭算:豬肉12塊5一斤,芹菜8塊錢一斤,薺菜4塊錢一斤,蝦仁30塊一斤,餡的比例是10克肉10克菜,一斤多肉可以包40個餃子,一次采購的量最多夠兩天。他倆給餃子的定價是小碗10元到14元不等,大碗再各加兩塊,西葫蘆蝦仁餡最貴,豬肉酸菜餡、豬肉薺菜餡、韭菜雞蛋餡等六七種其他餡便宜些。然而速凍水餃成本價3元一斤,只有豬肉大蔥和豬肉薺菜兩種。他很惆悵,“為什么他們不愛吃我的餃子呢?就因速凍水餃便宜幾塊錢嗎?”
開業的第6個月,店里已經有了很多回頭客、熟面孔,堂食和外賣基本持平。有些顧客覺得他家餃子精致,打聽著找來。下午時分,店里顧客不多,店外艷陽高照。他倆吃打鹵面,機器壓的面,老板娘自己搟的面條,用西葫蘆和肉丁做鹵,拿9寸的碗滿滿地盛著。這兩大碗后各放一手機支架,老板打開了手機里的視頻通話,接過老板娘遞給他的冰鎮汽水,仰著脖子喝了一大口,手機里傳來女兒奶聲奶氣的喊聲:“爸爸”。
開業的第一年零六個月,2023年5月份,餃子館后廚放壓面機等電器的位置換成了兩個單門保鮮柜,一層層地放滿了餃子。他們二樓租了一間小房子,專門用來包餃子,電器都挪到了那里。餃子館現在一天的營業額大約2000元,需要的餃子也更多了。老板娘一個人忙不過來,請了人來幫忙,一個餃子算6分錢,干活麻利的一小時能賺25塊錢。
餃子館是老板的第三次創業。他是1979年生人,最開始他跟著人干工程,見了不少世面,也攢了不少錢。拿著100萬的本錢,他在媳婦老家包了塊山頭,散養黑豬。黑豬漫山遍野地跑,餓了自己尋草根吃。一頭豬至少要待八九個月才能出售,最久的等了十八個月,一斤黑豬肉是普通約克豬的兩三倍價格,結果并不好賣。
到了第三年,他又弄了一家養雞場,從農戶家收蟲子作飼料,最辛苦時在雞棚的地上鋪報紙連睡一周,盯著保溫箱的溫度孵小雞。老板娘和老板來自不同的農村,她男人做什么,她就跟著做什么,她笑著說自己就是勞碌命,也沒有哪個更辛苦。他倆在老家創業五年,直到2020年,因運輸不暢,他們的生意維持不下去了。
現在他們的六口大鍋,同時沸騰了四口。5月的一個晚上,老板娘發愁第二天上午的事——他們5歲讀中班的女兒要開運動會,幼兒園要求家長必須參加。如果她去的話,她男人不會包餃子,可是她男人又不一定愿意去,“要不然就關店半天?”剛說完,她又自己否定了,“我不舍得”。
在這邊穩定半年后,他們把孩子接到身邊,由爺奶照看,房子租在離店鋪車程15分鐘的一個城中村里。她女兒睡前給她打來視頻電話,說要讀詩,可是不會,爺爺也讀不好,那是一首杜甫的七言絕句,小女孩在視頻里磕磕絆絆又很認真地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p>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