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冬天的一個黃昏,我在小區觀景池塘的岸邊,看見了一只大鳥。它正站在一塊巖石上面,聚精會神地望著滿潭的水,一雙眼睛眨也不眨。
這種張望的時間是那么漫長。我對了一下手機上的時間,整整十二分鐘。我正在疑惑,瞬間,看見它扇動翅膀,尖嘴朝前,筆直地向一條游動的小紅鯉魚飛去。一剎那,只見它的嘴里叼著一條魚上了岸。
一位熟悉鳥類的同伴一眼就認出它是一只來南方過冬的綠鷺。因為它長時間目不轉睛地俯視著水面,似乎伺隙圖謀干什么,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窺覦”。“窺覦”站在池塘的巖石上窺視著水面。一連幾天,天天如此。
它整個身軀像一只雞那么大,遠觀也似乎是雞。但是那尖尖的長嘴表明它是一只鳥。它那背部及兩個翅膀上青綠色的羽毛在黃昏的余光中是那么醒目。大概是池塘里的小紅鯉魚很多,食物比較豐富的緣故,“窺覦”的身體顯得微胖,頸部的兩側似乎有了一些贅肉。我十分擔心這樣下去,“窺覦”因為身體發胖會漸漸失去獲取獵物的能力。
有一件事打破了我的這種擔心。半個月以后,我在池塘附近的一處隱蔽的常綠灌木叢中發現了它。那是一個早晨,我從灌木叢邊走過,發現它正偷偷摸摸地躲在一個陰暗的地方,一聲不響地縮著脖子和另一只眼睛和腦袋比它還大的、眼神更加明亮敏銳的綠鷺呆在一起。常綠灌木叢上方樹杈大約一米高的地方,“窺覦”用樹枝和枯草精心筑了一個鳥巢。我想這也許是鳥兒睡覺的巢吧。
在巢里我一眼看見了“窺覦”。它那兩側翅膀上青綠色的羽毛,是我再熟悉不過的特征。我仔細地端詳著旁邊的另一只綠鷺,想不到那只綠鷺的羽毛比“窺覦”的羽毛更加鮮艷。這也許是“窺覦”的伴侶吧。
只見“窺覦”正在灌木叢中樹杈的草窩里一聲不響地蹲著,看見有人來了,也不十分害怕,只是兩個翅膀向下挪了挪。眼睛眨了眨。就在“窺覦”挪窩的一瞬間,我看見原來“窺覦”正在草窩里孵蛋。那身體下的鳥蛋呈青綠色,比尋常的雞蛋要小,大概只有雞蛋的一半那么大。直到這時,我才恍然大悟“窺覦”發胖的原因。
綠鷺也有遇到危險的時候!一個月后的一天黃昏,我正在它經常出沒的地方轉悠,突然聽到綠鷺“嘎-嘎”的叫聲,聽起來是那么凄厲。我想也許“窺覦”遇到了危險。一看,果不其然,接著我就看見一只野貓盯著“窺覦”緊追不舍。“窺覦”撲棱棱扇著翅膀,驚慌地逃。
“窺覦”遇到危險了。我的大腦昏了一下。急中生智,我撿起了腳下的一塊石頭向野貓擊去。野貓受不了這突然的一擊,慌忙向草叢的深處逃去。為了“窺覦”的長居久安,我絞盡腦汁,請教了動物專家,在“窺覦”的窩邊地下放了許多檸檬皮和橘子皮。這些果皮散發出野貓十分懼怕的氣味。果然,野貓聞到這些特殊的氣味,逃得遠遠的,再也沒看見野貓騷擾“窺覦”的事了。但是我一直很擔心,經過這件事,也許“窺覦”會遠離這個地方。那么我就要失去這個自然界的好朋友了。
果然一連幾天,在池塘的周圍我再也沒看見“窺覦”的蹤跡了。
三周后的一個早晨。一夜的雨雪過后,天空開始放晴,給小區和池塘周圍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我又一次在池塘周圍轉悠。竟意外地在池塘的一個石板上看見了“窺覦”。只見它精神瞿爍、神采奕奕地站在那里,只是整個身體比前幾天似乎瘦了不少。
這以后,大概有一年的時間,我回到了老家,再也沒看見“窺覦”了。
那天夜里,我做了一個夢。在又一個冬天來臨的日子,“窺覦”又向南遷徙來到了小區的池塘邊。池塘的水清澈見底,波光瀲滟。成群的紅鯉魚在冬陽的照射下在水里游弋。巖石上蹲著幾只鳥,中間有“窺覦”,有它的伴侶;還有它的幾個孩子。它們在初冬的晚霞中,從容不迫地站在池塘邊的巖石上窺視著水面,還展開羽翼迅速地撲向水中捕食,甚至在水面飛翔盤旋,就像踩著音樂的節拍,樣子仍然是那樣矯健。
第二天醒來,原來是夢。我想這絕不會僅僅是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