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暑假去杭州旅游,在花港觀魚時,聽見身旁一個老人家歡快地喊著:“豬豬快來,你見過白色的鯉魚嗎?”聲音親切柔和,我以為他是在叫自己的寶貝孫子,不經意間抬頭,猛然看見人群后跑出一個滿頭銀發的老太太,一邊氣喘吁吁一邊嗔怪道:“都是你狗狗,跑那么快,我都跟不上了!”
我不由得怔住了,這么大年紀了,居然一個叫對方豬豬,一個叫對方狗狗,而且叫得親切自然,一定是叫了一輩子才如此順口。我不由得想起一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都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
很多人,愛情沒了,愛稱也就沒了,又或者,歲月的河流,早已沖淡了當初的浪漫,年輕時的愛稱,都在半路上換掉了,換成了哎、喂等其他稱謂。
等我老了,他也會這樣叫我嗎?把年輕時的愛稱一直沿用到老,我不由得想得癡了,呆怔了,忘記了眼前的美景。
從兒子出生,我一直都喊他娃兒,幾乎沒叫過他的名字。現在兒子長得比我高出一頭了,我還依然叫他娃兒。一次去學校看兒子回來,在車上碰到一個初中時的老同學,她問我去哪里了,我說去城里看娃兒了,她驚奇地睜大了眼睛,你還有個那么小的娃兒?在城里上幼兒園嗎?她不明白,在我的心中,無論兒子長到多大,娃兒都是他的專署名字啊!
記不得從何時起,我在朋友中由小夏變成了老夏。不少年紀相仿的同事也跟著叫起來,可年紀稍大的同事就好奇起來,本人年紀輕輕的,怎么起個老里老氣的稱呼?后來他們又覺得這樣把我叫老了,就叫我小夏。其實,不管是何種稱謂,我都樂于接受,因為它們都能使我感到溫暖。不止于此,在家里我也有幾種稱呼,老公戲謔地叫我夏主任(因本人一直擔任班主任),女兒通常大喊我夏老師,高我一頭的兒子則常常拍著我的肩膀喊我老大。我每次聽到這些稱呼,心中便覺無比溫馨。
不僅是我,還有我周圍的同事也有好多溫暖的稱呼。有一同事姓李,人長得瘦瘦精精的,干起活來又勤快又麻利,對人又熱心,別人喊他幫忙立即就到,于是大家都親切地喊他小李子。有個姓田的同事特別會說話,聽著甜甜的,于是大家就叫她甜蜜蜜……如此親切的稱呼不一而足。
滾滾紅塵中,稱呼只是一個符號,并不起眼,但是,一個溫暖人心的稱呼,卻能使我們得益一生,至少這有一種心理暗示的作用。如果有個人為你起了個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的特殊稱呼,那你就好好珍惜吧,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親切和溫暖的。多年以后再想起,便會有一種別樣的甜蜜和幸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