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塵世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喧囂,也越來越難以覓到寧靜的空間,尤其是公共場合,喧囂幾乎成了標配。
突然想到英國火車上的那個特殊的D車廂,此廂的設施與其他車廂別無二致,唯一不同的是,這節(jié)車廂有個特殊的規(guī)定,即,凡是選擇坐進此車廂的乘客,不準打手機,不準與他人說話,不許發(fā)出任何聲響。也就是說,此車廂設置了靜音模式,車廂里始終保持安靜,好讓人們的旅途有段寧靜的時光,就像一個人獨自坐在自己家里,能夠靜靜地看靜靜地想。
這樣的D車廂,真是羨煞了愛安靜出行的人們。自2020年12月24日起,京滬高鐵、成渝高鐵的部分車次也將3號車廂設置為靜音車廂。坐進3號車廂里的人們,當然要遵守靜音的規(guī)定,禁止任何形式的喧嘩。不過,坐在此車廂的人也有自己的浪漫與自由,盡可以跟紛紛后退的樹木揮手再見,跟田野里的莊稼招手致意,跟滾滾東流的河水暗送秋波,跟橫空飛過的鳥兒眉目傳情,跟天空中飄飛的白云打著手語,跟鉆進車廂里來的清風摟摟抱抱。
如今,開會前都要宣布一項紀律,要求參會者把手機設置為靜音模式,設想一下,會場之上,如果你的手機鈴聲大響,所有人的目光都會齊刷刷地向你掃來,自己尷尬不說,還影響了會場的秩序。有孩子上學的人家,父母的手機大多也調(diào)為靜音或震動,從不愿意讓大響的鈴聲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休息。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手機設為靜音模式,但對他人卻無能為力,君不見,公交或火車之上,熙熙攘攘大聲說話放聲朗笑手機視頻外放和高聲打電話等現(xiàn)象層出不窮,只要你身處其中,耳膜就不得不接受這些紛繁聲響的轟炸。
猶記上次坐動車去京城,對面坐著一位小伙,從上車到下車,四個多小時一直抱著手機打個不停,手機沒電了,接上充電線繼續(xù)聊,真替自己的耳朵悲哀,如此漫長的四個多小時語音轟炸,我竟無權制止,因為打電話者坐在他自己的座位上,那是他花錢買下的四個多小時的空間,怪只怪不隔音的空氣將他的話音傳到了四面八方。事后,我將聽了他四個多小時的話語歸納一下,無非就是這樣一層意思,我是個成功人士,你們只有羨慕的份。他和對方?jīng)]完沒了的通話只是我們看到的表象,其實,他是在向全車廂的人炫耀自己人生的得意。
開啟靜音模式的3號車廂,之所以受到乘客的青睞,就在于紅塵之中,人們的耳根難以清凈,一些本不屬于自己的聲響,總是在有意或無意中撞擊你的耳朵,擾亂你的心緒,也滋擾了你的寧靜,更讓你無法靜下心來,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說話再小聲些,踩踏地板的腳步聲再輕一些,打電話的聲音再小一些,電視的音量再弱一些,音響的音量再低一些,城市的美好就會多一分。
人生匆忙,工作的壓力、人事的傾軋、生活的磨難,已經(jīng)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少年時的詩和遠方已然成為奢侈,當下,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梭,在生活的洪流中浮沉,已讓人目不明耳不聰。人生之旅中,我們多么渴望在疲憊的時候能夠坐進3號車廂,開啟人生的靜音模式,卸下身外的羈絆,盡可以看著窗外,與大自然談一場你儂我儂的戀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