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舅舅是鄉(xiāng)下一名表演提線木偶的藝人。據(jù)說舅舅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師傅學習表演提線木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舅舅學會了300多支表演提線木偶的曲牌旋律以及南鼓、鉦鑼等古樂曲,成為鄉(xiāng)下遠近聞名的提線木偶民間藝人。每逢鄉(xiāng)民婚嫁、壽辰、嬰兒周歲、房屋奠基上梁或落成、迎神賽會等,舅舅就會被人請去,在現(xiàn)場表演提線木偶戲,以示大禮。
舅舅表演提線木偶善于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他在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更側重夸張與變形,尤其強調(diào)木偶的性格化和表現(xiàn)力,使這項傳統(tǒng)表演藝術,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和生命力。
回鄉(xiāng)下看望舅舅。舅母說:“村頭一戶人家新房鋪木地板,在我們鄉(xiāng)下,新房鋪地板是一項最隆重的事,你舅舅被請到現(xiàn)場表演木偶戲了。”
我正想看舅舅表演的木偶戲,趕緊往村頭跑去。很遠,我就聽到一陣南鼓和鉦鑼的樂曲聲,循聲望去,只見一戶人家的房屋大門上,扎著大紅綢帶,火紅火紅。房屋的門前,搭著個簡易小戲臺,戲臺下,坐滿村里一群老人和小孩,人們盯著戲臺,時而會心一笑,時而面色緊張。幾個小孩按捺不住,揮舞著小拳頭,嘴里不時嚷著:“打、打、打!跳過去打!”旁邊大人制止道:“急什么?戲還沒到那塊呢,慢慢看,好戲在后頭呢!”小孩伸了伸舌頭,開始安靜地看著戲臺上的木偶表演。
我看到,戲臺上,舅舅雙手提著提線木偶,靈活地扯動著木偶上一根根線,那木偶騰、挪、跌、宕,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引來臺下一陣陣叫好聲。舅舅的木偶戲表演得真精彩,藝術地表現(xiàn)了人間的喜怒哀樂,生旦凈末丑。
在一陣激昂的鑼鼓聲中,舅舅的木偶表演結束了。我興沖沖地上臺幫舅舅收拾道具。我一邊收拾道具,一邊對舅舅的表演贊不絕口。舅舅說:“提線木偶只是在按照人的指令在機械地表演,一旦離開了人對它們的牽引,它們立刻癱倒在地,沒有了美感。看提線木偶真正內(nèi)行的人,是看那提線的人,看那人的手指運用、看那人的騰挪跌宕、看那人的喜怒哀樂,這才賦予了木偶以靈魂和思想。”
我忽然感到,舅舅在表演中,賦予了木偶以思想和靈魂,才讓木偶表現(xiàn)出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才讓木偶表演深深地扎根在這片土地上。
木偶是一種表演藝術形式,做人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魂,這才是做人的道德底蘊和人文精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