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每年到了農忙時節,我記憶的閘門瞬間就被打開了,而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生產隊的稻場。稻場位于村莊東南部、老家的小學附近,稻場對面就是郁郁蔥蔥的村莊、一望無際的田野、流水潺潺的溝渠和彎彎曲曲的鄉間小道。
每年夏季,是農村一年中最忙的雙搶時節,空曠、平整而又樸實的稻場熱鬧起來了,整個生產隊的大人小孩幾乎都集中在稻場上干活。人們忙著把稻谷晾曬干凈,再把一擔擔沉甸甸的稻谷收回家中,實現顆粒歸倉。而為了防止晾曬的稻子被偷盜,那時家家戶戶都會帶著竹床來稻場上看稻子。夜晚,暑意漸漸消退,人們仰望著天上的星星,輕盈的月光柔柔地灑在稻場上、灑在人的身上,讓人忘記了白天的疲勞。
緊張繁忙的雙搶過后,稻場回歸短暫的平靜。到了秋收季節,不甘寂寞的稻場又開始繁忙起來了,人們再次把豐收的果實在稻場上集中展示出來,曬干稻谷后送回家中,然后把稻草堆集起來,用作辛苦耕耘的老牛的口糧。童年時代,我經常和大人一起將一把把鮮活的稻草堆集成稻草堆。稻草堆大多呈圓錐形,就像碉堡一樣,很有氣勢,每個稻草堆還有一個小的圓形稻草洞,冬天的時候老牛就在那個暖意融融的稻草洞里休憩。不僅如此,稻草洞也成為兒時伙伴們玩耍的重要場所,我們時不時在那里玩起了捉迷藏、老鷹抓小雞的游戲,還在稻場上滾鐵環、打撲克、下象棋、斗雞,歡快幸福的時光在那里充溢著、激蕩著。
稻場在冬天也同樣別有一番情趣。記憶中小時候的農村很冷,冬天一到下大雪的時候,白皚皚的稻場很快就成為孩子們歡樂的海洋:放寒假的孩子們紛紛跑到稻場上堆雪人、玩雪球、打雪仗。我也和小伙伴們一樣,把寒假作業盡快完成后,就開心地融入到玩雪的各種游戲中去,那種輕松和暢快很難用語言來表達。記得1984年的冬季,我家通過上海的一位親戚購買了一輛自行車,我每天放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稻場上學騎自行車,在伙伴們羨慕的眼光中一圈又一圈從稻場上騎過。雖然在學車過程中我曾摔倒多次,但仍然堅持學下去,稻場上也留下了一圈圈自行車的印跡。
因為面積寬敞,稻場也成為我們的文化廣場,生產隊常常邀請放映的露天電影就在稻場上進行,給當時文化生活單調的農民送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也給我們這些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帶來了文化大餐。那時我和伙伴們拿著小板凳早早就來到稻場上恭候電影放映,還經常發生搶位子的有趣故事。過年的時候,大隊的文藝演出隊到生產隊演出,稻場就成為首選之地。首先登場的是舞獅子,生龍活虎的獅子在鞭炮聲中龍騰虎躍,象征著鄉親們幸福吉祥的新年到來。鄉土氣息濃郁的黃梅戲表演、流行歌曲演唱、樂器演奏……悅耳動聽的聲音在稻場上空久久回蕩。
上大學后,因種種原因我再也沒有去過稻場,一晃30多年過去了,稻場因為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已經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盡管已經回不去在稻場生活的悠悠歲月,但是稻場和曾經熟悉而又親切的村莊緊緊連在一起,散發出淡淡的泥土芳香,時常縈繞在我的夢中,隱藏在我的記憶深處,那是兒時的記憶,是村莊的記憶,是時代的記憶,是無法忘卻的美麗鄉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