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春節將至,家家戶戶都會進行衛生大掃除,清理出一些過時不用的東西,稱之為除舊布新。我家當然也不例外。然而此時,我的心情最為糾結——不是怕干活,而是怕割舍。
我出生在農村,兒時家庭貧困,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平時總是“拾”哥哥的舊衣穿。記得我進城參加中考時,還穿著哥哥穿過的打著補丁的衣服。
后來,十里八村我第一個考上了公費專科學校,吃上了“商品糧”,母親才破例為我做了一套“新行頭”。這是我記憶中的第一件新衣服,只有在“重要”場合,我才舍得穿。
參加工作后,日子逐漸好轉,我才有了“洗換衣服”,有了衣柜,但衣柜里多半放的是“雜書”,中外名著和寫作類書籍占據了“半壁江山”。
現在,家里最多的家具仍然是書櫥,最值錢的“家當”就是書籍——滿滿五柜子的雜書,無論是床頭,還是沙發上,都時常被雜書“占領”著。
妻子總是抱怨,每天收拾家務,最“繞不開”的就是雜書。抱怨歸抱怨,她也習慣了,樂此不疲。
女兒也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在沒有上過一天補習班的情況下,順利讀到博士畢業,現供職于某研究院,主編了國家級某行業標準,還連續兩年獲得了部級科技創新獎。
我也在一年中,收獲了4個不同的文學獎項。不了解“內情”的鄰居,還以為我是中學語文老師呢。
愛讀書,當然是好事,可也有甜蜜的煩惱——書籍總在不知不覺中“侵占”著我們的生活空間。
要是在平常,屋里倒不覺得“緊張”,過年來客時,房間就“不夠看了”。為了有個“下腳的空”,給書“瘦身”,也就成了春節前的“必修課”。
臘月二十八,別人家都在忙著辦年貨,我和妻卻在忙著整理書籍。費了大半天時間,我們終于挑揀出了60多公斤要“淘汰”的舊書,以備吐故納新。
每年一次的與舊書“告別”,我的心情都會有些沉重,如同與一位老朋友說“再見”的感覺,更有點像自己的女兒出嫁,總有點不舍,希望它能找到一位“有情人”,“嫁”給一個好“婆家”。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敝帚自珍,可他哪里知道,書也是有感情的。它像一位智者,告訴著我們,要敬畏自然,敬畏工作;它像一位摯友,訴說著人間溫情;它像一座燈塔,指引著我們前行;它像我們的手足,拋棄它真的會讓人有切膚之痛。
說實話,我是真怕過年。現在,過時的衣服處理掉倒不十分可惜,常言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生活好了,換件新衣實屬應該,我是怕與書告別。
敝書也自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