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剛剛參加工作的那些年,每年正月,去親戚家拜年,我的心里都會不由自主地緊張。倒不是在乎他們問我在鐵路工作的工資待遇如何,也不是抗拒他們八卦我的個人問題是否已經解決,我最擔心的就一件事情,那就是害怕他們讓我幫忙買火車票。
那個時候,老家的親戚們大多常年在外面打工或做生意,每年都是小年邊才回來,元宵過后就出門,他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自然是性價比最高的綠皮火車。
彼時的安徽,鐵路運輸很不發達,線少車稀,打工人年后出行的日期又相對集中,種種因素疊加,小小的火車票自然是洛陽紙貴一票難求。盡管我一再委婉地解釋我的工作單位是鐵路機務段,火車站方面沒有熟人,但每每大家吃完飯一起坐下來聊天,親戚們還是拿出現金硬塞在了我的手里,而我,總是不好意思厚著臉皮一口拒絕。
在老爸老媽“親戚的事,能幫忙就一定想辦法幫忙”的諄諄教導下,為了最終能幫親戚們買到火車票,我曾請客吃飯托人找關系,也曾去火車站自己貼錢主動約會過“黃牛”。甚至有幾次,實在沒有辦法了,正月十幾的晚上,我學著春晚小品里的樣子,抱著一個小馬扎連夜去合肥火車站的售票窗口排隊,一場瞌睡淺夢醒,恍惚之中,抬頭張望,售票廳頭頂的那些紅燈籠的尾綴,在我的眼里都幻化成了一張張高懸的車票。
每次歷經千辛萬苦之后,倘若最終搶到了一兩張票,我定是驚喜萬分;倘若鎩羽而歸,我必會萬分惆悵——現在想來,那時過年的千般滋味,于我來說,都匯在了那一方小小的火車票上。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我國的鐵路建設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有了飛速的發展,鐵路的客運能力也有了跨越性提高。同時,隨著12306等智能軟件的廣泛運用,乘客自主網上購票和改簽都變得異常簡單便捷,老百姓選擇鐵路出行十分方便。
不記得是從哪一年過年開始,親戚們不再找我幫忙買火車票了。現在回憶起那時買票的艱辛,再看看如今的家鄉人不出懷寧就可以隨時坐上高鐵出行,真是酸酸甜甜萬般感慨在心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