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上課時間到了,我進入預定的騰訊會議。
上周的語文課,還是在教室里,他們坐著我站著,你來我往,舌戰群儒。7點的早讀鈴聲響起,大家齊刷刷地站起,抱著書齊讀,我在過道上走著,穿行在個個都比我高大帥氣的他們中間,耳畔是一片書聲瑯瑯??涩F在是線上,我看不見熟悉的他們,只看到線上的成員人數,不斷在增加,安安靜靜的。
線上教學,在2020年開始時,那年我帶高二。眨眼三年過去了,眼前的學生又是高二。教師成了主播,教室天天見的,線上教學開視頻,似乎沒那個必要。學生也不愿開視頻,我點擊集體視頻,一個個都拒絕。
我想,不愿意視頻,應是大家都熟悉,沒有視頻的必要。再者,這驟降的溫度,穿著厚重的睡衣或棉襖,可能也不是很雅觀。師生之間,教室里的是體面,在家里的服飾,也就多了幾分自由。
“上課……”我在電腦前說,看著一動不動的頭像,學生們在聽呢?還是沒在聽呢?我心里嘀咕著。線上講課,總感覺是面對一臺冰冷的電腦。冬日的陽光,落在窗戶緊閉的陽臺上,落在我的書桌上。
我點擊共享屏幕,把相關的課堂內容傳上去,忍不住問了一句:你們能看到我傳的文件嗎?很快語音反饋過來:老師,能看見的。能看見,就好。我點著鼠標,劃著內容,再講解,也就多了幾分自信。
一個人講著,總覺得有些單調,一如在孤寂的山林里,孑然一身地行走。知識的海洋,蕩一葉扁舟,看不到岸邊,看不到來往的行者,總是有些無助。我縱然講得天花亂墜,沒有學生的呼應,有點形單影只,空落落的。
網課,不是一個人的戰斗,那邊也是熟悉的學生,只是看不見而已。我看著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想起在教室里的相處。這師生間的互動,應該還是必須的吧?課文里,總有些問題,可以交流、探討。
那些名字,隨口喊出:程宇!電腦里沒有聲音,停頓了幾秒,突出傳出來:老師,我在呢!我趕緊接上話:好,你來說一下《李憑箜篌引》中,使用了通感手法的詩句是哪句?他在那邊說,老師我看一下啊,很快,答案就過來了,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磥?,他是帶了書回家,詩句也是背得熟悉,我在心里竊喜。
我又喊另一同學:汪芹,汪芹在不?看見她頭像移動了一下:老師,我在的。
好的啊,問你一個古詩名句,陸游《書憤》中表達作者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詩句,是哪一句?那邊張開就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p>
隔著屏幕,他們都在那邊靜靜地守候,我的猜疑也就成了多余。這網課,因著偶爾的提問,一堂課的情況,基本也就盡在掌握之中。線上線下,都是45分鐘。居家線上,雖然看不見學生,但想象著他們在教室里的位置,想著他們的青春笑臉,這45分鐘的時間,也是流逝得飛快。
我一次次提問,他們一次次回答。那簡簡單單的一句“老師,我在的”,無限溫情都涌上來,在這寒冷的冬日,帶著陣陣的暖意,彌漫開來,溫暖了我的整個世界。
請輸入驗證碼